银斧鱼 照亮海洋“暮光区” —— 认识中层带鱼类
©Rich Carey/shutterstock.com
在大西洋深处,发光的物体滑过漆黑的深渊。仔细看就知道这其实是一群特殊的鱼,因其惊人的发光能力被称为灯笼鱼。灯笼鱼具有被称作发光体的微小器官,发光体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能产生生物光。这些鱼类生活的地方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即位于水深200至1000米的中层带。指南中的这些图示是在大西洋深处发现的中层带鱼类物种:拟眶灯褶胸鱼 ©联合国粮农组织灯笼鱼经常聚集在一起,密密麻麻,层层叠叠。事实上,鱼群十分密集,甚至可以反射声纳波束。因此多年来,海洋学家一直以为鱼群就是海底!像这样的错误观念还有很多,这证明我们必须了解生活在海洋深处的生物。通过收集关于海洋生物的知识,我们能够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保护海洋环境。太宁壮灯鱼©联合国粮农组织考虑到这一点,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实施的EAF-Nansen项目为生活在大西洋中部和东南大西洋中层带的鱼类编写了详尽的图解鉴定指南。该指南深入细致地介绍了来自中层带的126种灯笼鱼和其它426种鱼类,由来自全球的专家、分类学家和科学家团队以及一位科学插画家共同完成。除指南外,该项目还对海洋资源和生态系统开展了更广泛的研究。中大西洋和东南大西洋中层带鱼类鉴定指南
中层带鱼类为何如此重要?中层带鱼类通常生活在水深200至1000米的区间,但日落之前会短暂地靠近海面觅食,然后再返回海底以躲避捕食者。通过这一行为,它们将空气中的碳带入海洋深处,起到了“生物泵”的作用。这是海洋从大气中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一种途径。如果没有这个泵,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是当前值的两倍,因此中层带鱼类非常重要!最近的一些研究估计,就生物量而言,中层带鱼类是世界上最大的脊椎动物群体。这引起了渔业部门的关注,试图将这些资源用作鱼粉和油的替代来源。因此,必须透彻地了解这些物种,确保以可持续的方式增加捕捞活动,以避免任何潜在的不利影响。科学家研究的中层带巨银斧鱼特写。© Paul Clerkin知识就是力量准确鉴定是任何研究活动的必要基础,但对于中层带鱼类而言,这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因为物种内部和物种之间存在细微差别,它们脆弱的身体也极易被渔网伤害。新指南旨在克服这些困难。2019年初,新指南接受了实践的检验。科学家们驾驶着EAF-Nansen项目的科考船Dr Fridtjof Nansen在纳米比亚沿岸对中层带鱼类进行考察。这艘船与众不同,为挪威合作开发署所有,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挪威海洋研究所共同使用,是全球唯一悬挂联合国旗帜的科考船。自1975年以来,这艘船一直在探索地球上最鲜为人知的海域,利用尖端技术帮助各国收集科学数据,促进可持续的渔业管理。这次研究调查有助于基于科学家的实际使用经验改进鉴定指南。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和生物多样性专家、鱼类指南科学编辑Edoardo Mostarda解释道:“由于缺乏工具,无法识别西非沿岸鲜为人知但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鱼类,当地科学家的工作受阻,难以用可持续的方式管理渔业资源。本指南旨在填补这一空白。” 图解指南经修订后已定稿,现有网络和纸质版供科学家使用。尽管进行了多年的科学研究,海洋深处依然藏着许多秘密。40多年来,EAF-Nansen项目一直致力于鉴定海洋资源并支持可持续渔业发展,改善沿海社区和国家的粮食安全。海洋及其生态系统在未来几十年可能依然充满奥秘,但是努力了解得越多,我们就更有可能为子孙后代保护好这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