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成墓 太平天国的南京印记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入南京后,以此为都,改称天京。天下有了,人心却变了。众王不复先前的进取,纷纷大造宫殿。其中,属太平天国最高权力机构的天王府最为富丽辉煌,周长达十多里地,墙高数丈,内城被称为金龙城,外城被称为太阳城。天王决策朝政的地方是金龙殿,殿内梁栋之上皆涂有金粉,纹以龙凤,光耀射目。殿内古玩价值连城,就连重重帘幕,都由绣龙黄缎制成,缀着细碎的珠玉。洪秀全在天王府设置后宫,妻妾成群,俨然以封建王朝的皇帝自居,生活极度奢靡。1864 年6月,洪秀全因焦虑和疾病身故。清兵入城后,天朝宫殿惨遭焚毁,但尚有部分建筑留存。此后,曾国藩重修两江总督衙署,天王府宫殿中轴线的建筑布局仍然基本保留,今总统府大门内正中抱厦大堂的基础就是当年天王府金龙殿的建筑遗存。
1853年3月,太平军入侵南京后,改名为天京。世界有,但人的心变了。国王们停止了巨大的进步,建造了一座又一座宫殿。其中,属于太平天国最高权力机构的天王府最为辉煌,周长十余里,壁高数尺。内城叫金龙城,外城叫太阳城。天王决策政务的地方是金龙殿,所有的横梁都涂上了金粉,线条上有龙凤。庙里的古董价值连城,连厚重的窗帘都是绣龙黄缎做的,用细珠玉饰。洪秀全在天王府设立后宫,妻妾众多,充当封建王朝的皇帝,生活极其奢侈。1864年6月,洪秀全因焦虑和疾病去世。清兵入城后,中国的宫殿被烧毁,但一些建筑依然存在。之后,曾国藩重建两江总督府,天王府宫中轴线的建筑布局基本保留。如今,总统府中心大堂的地基是天王府金龙殿的建筑遗存。
坐落在在瞻园路128号的太平天国东王府遗址,被人们称为“瞻园”。瞻园之名取自欧阳修的“瞻望玉堂,如在天上”。它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王府的“西圃”。嘉靖年间,徐达的七世孙徐鹏举凿池叠山,兴建园林。清时,该园被改为布政使衙署。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东王杨秀清入住此园,但只停留三日便离去。西王萧朝贵早先在长沙战役战死,其妻杨宣娇携子萧有和一直随东王行动,东王离开瞻园后,西王的家眷在此长期居住下来,所以,该园又被称为“幼西王府遗址”。东王在天京先后有三处居所,今其他居所早已不存在,瞻园算是东王在南京存留的唯一居所遗址。1958年,太平天国纪念馆迁入瞻园,1961年改称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太平天国东宫遗址位于展园路128号,被称为“展园”。游园之名取自欧阳修《望玉堂,如在天上》。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宫的“西园”。嘉靖年间,徐达的第七个孙子徐鞠鹏,凿池堆山造园。清朝时,公园被改成了政府办公室。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东晋王杨在公园里住了三天才离开。西王萧朝贵死于早些时候的长沙之战,他的妻子杨和儿子萧友和一直跟随东王的行动。东王去游园后,西王一家在此长期居住,故游园又称“少年西宫遗址”。东望在天京有三处住宅,但其他住宅如今已不复存在。展园是东王在南京留下的唯一居住地。1958年,太平天国纪念馆迁至展园,1961年更名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1856年,天京内乱,杨与洪秀全争夺太平天国领导权。洪秀全杀了杨及其家人和民众,太平天国元气大伤。1864年,南京被清军入侵,东王去世。这座精美的花园建筑在这场战争中被毁。
如今的瞻园历经多次修葺,才渐渐有了当初的几分模样。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屹立其中。通过一件件珍藏的文物,博物馆似乎在向人们无言地诉说着那段岁月。就以陈列在博物馆基本史料展厅中这个体积庞大的石雕来说,它构思精巧,雕工精致,双龙戏珠、凤凰牡丹各式图案在其中恰到好处,丝毫不显杂乱,让人看了就知不是凡品。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这样一个石雕居然只是东王府中的一个花盆。一个花盆就如此精致,东王府必定奢华异常吧。这只说对了一半,东王府确实奢华,不过这个石雕也颇有来历。它两米宽、二三十厘米高,体积庞大,而且周身还依稀可见“无外”“微妙”“名”“匪”等字。原来,它的前身是御制大报恩寺左碑。壁画遗迹
堂子街108号太平天国壁画遗址原是太平天国某王府所在。现今被南京市政府辟为南京太平天国壁画艺术博物馆。当年天京城内各王府、衙馆不论是在门扇之上还是在墙壁上,大都画有色彩斑斓的壁画。太平天国反对偶像崇拜,壁画中一般都不准绘画人物,所以壁画多以山水、走兽、花鸟为主要题材显示出较为朴素的艺术特色。太平天国甚至专设“锦绣衙”,掌管壁画、彩绘等相关事务。堂子街72、74 号建筑,曾为东王杨秀清署官的衙署,后为太平天国某王的王府。这些建筑中有18幅壁画,构图严谨,设色工巧,运笔娴熟,突出表现出太平天国的艺术思想和绘画风格,作为太平天国艺术的第一手实物资料,有着极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众多主题的壁画中,民间喜好类的壁画占据了相当数量。例如《鹤寿图》,分为远、中、近景三个层次,构图饱满,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两只自远方飞来的小燕子和太湖上两只神态各异的鹤。画中的鹤、燕都是民间非常喜欢的形象,一个寓意长寿,一个则代表吉祥。此外,还有一些壁画采用谐音的方式表达民众美好的愿望,如《鸡乐图》寓意着吉乐,《蜂猴图》取封侯之意,《桃蝠图》是讨福,《柏鹿图》则是百禄。太平天国一路征战,有许多以军事斗争为主题的壁画。比如《逆水望塔图》中,远处有几座山,错落有致,几艘战舰从山中间缓缓驶出。附近有一座了望塔,有六层楼高,顶部平坦。平屋顶的四面,三面有栅栏,一面有树旗。国旗迎风飘扬,面向长江。据文献记载,当时南京有很多了望塔,一座了望塔分几条车道,有的甚至一条街有几座了望塔。每天,数十名士兵被安排在了望塔上轮流值班。一旦发现清军进攻这座城市,它就会吹响号角。了解了了望塔,我们就能理解这幅壁画的主题。画家通过了望塔和战船,描绘了太平天国在长江主干道上建立的军事防御。
军事遗址当然军事斗争的残酷性,并不可能在壁画画面之中完全展示出来。太平天国自建立起,就一直遭到清军的围攻,因此太平军对天京城的防御极为重视,在城东北的紫金山上至今还保存着太平天国的两个重要的军事营垒——天堡城和地堡城遗址。当然,军事斗争的残酷并不能在壁画中完全展现出来。自太平天国建立以来,一直被清军围困。因此,太平军非常重视天京城的防御。太平天国还有两个重要的军营——天宝城遗址和地宝城遗址。
沿着紫金山西峰,一直到天文台,你可以看到天宝城的遗迹。这个天宝城遗址建于1853年春。太平军在海拔267米的紫金山天宝峰就地取材。这是一座用坚硬的虎皮石建造的军事要塞。它居高临下,易于防守,难以进攻。它是太平军保卫天京城最重要的军事据点之一。1864年2月28日,天宝城被清军攻破。时至今日,这座石基的地基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覆盖着炮火的痕迹和时间的洗礼。碉堡城的位置在学术界争议已久,并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物普查中得到确认。
太平门外,东依紫金山的龙脖子隘口,南靠城墙的地方有一条约百米长的壕沟,一些修筑地堡城石垒用的大石块和石构残件是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全部。遥想当年,两个城堡,一个在山脚下,一个在山顶上,一个依山傍水、严守城墙,一个居高临下、监视敌情。在清军包围天京的漫长战争中,太平军虽然靠着天堡城和地堡城的独特地理位置,足足坚持了半年有余,但天国最终无力回天。圣库遗址
1975年,升州路338-360号的三进小屋,发现一批太平天国建筑构件,有29个石雕柱础及多件木雕梁坊部件。据专家考证,该处在太平天国前期为太平天国天朝总圣库遗址,是存放金、银、绸缎等财物的地方,1859年又成为英王陈玉成的王府。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太平军长期征战,后勤保障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这个荒废的地方,就坐落着当时的国库,这是对天京城意义更大的制度上的保障。红色的大门打开,层高四五米的建筑里空无一物,唯有褪色的、腐朽的木头柱子。不过当你抬头看时,还是能从大梁上精美的花纹中,一窥当年它的不凡。太平天国实行的独特的圣库制度集中了有限的物资,优先保证了军队的供给,基本保证了太平军的战斗力。很多缺衣少食的农民被这种制度吸引,加入了太平军,为军队增添了不少新鲜血液。可以说,它在太平天国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战时是特殊时期,神圣国库制度仍然可以实行。一旦走上正轨,问题自然会出现。例如,国王们一到达首都南京,就迫不及待地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些钱从哪里来?自然,它在神圣的图书馆里。而他们日常奢侈的生活显然是为了任意挪用圣库作为私人图书馆。
墓葬遗址太平天国在南京的遗址中,还有一处非常特别,那就是1953年才被发现的睦寡妇山上的天朝元勋曾水源之墓。该墓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唯一太平天国重要人物墓葬。在南京的太平天国遗址中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那就是穆寡妇山上的天父曾墓,直到1953年才被发现。这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唯一一座太平天国重要人物墓。
曾水原墓的发现也很有意思。当时,石楠附中的学生何乐玲在参观这里时,偶然发现了一座纪念碑。原碑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碑上的一个字——“念”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从小受历史影响,才意识到碑的不寻常。字外是“口”,内是“王”,和“国”很像,只比它少一分。碑文外露,字迹被风吹日晒损坏是正常的。粗心的人可能会直接把它当成一个“国家”。
“国”字的繁体写作“国”,太平天国时期应该没有“国”这个字。那么,这位少年看到的“囯”是什么字呢?这是太平天国独创的文字,“口”里面是“王”,意味着天王是一国之王。在已发现的太平天国的文物、遗址中,所有的“国”都写作“囯”,这个字也成为了专家判定太平天国的重要依据。那么,这块残碑很有可能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了。少年回家后兴冲冲地把这一发现告诉了父亲。他的父亲是着名学者贺昌群,敏锐地发现这个残碑的价值,便联系了挚友也就是太平天国史学泰斗罗尔纲,于是曾水源之墓就被发现了。现存太平天国遗址10余处,包括金沙江太平天国建筑、罗浪乡太平天国建筑壁画遗址、李如意太平天国壁画遗址、黄泥岗太平天国壁画遗址、朱樵太平天国壁画遗址、高淳东坝镇太平天国军营遗址等。,这已成为今天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