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流量 虾米停止服务,阿里为什么被称为收购冥灯?
本文是超级财经的原创作品
“我2021年第一次哭了,给了虾米。我以为回家的路上会在车里哭。我没想到它来得比我想象的要早。一时不知道怎么说。大概是我太喜欢虾了。表达不清楚,但真的超级无敌。我很喜欢爱你。我非常爱你。我希望将来能再见到你。这是一种奢侈。四年来,我每天都带着虾。我无法放松自己的情绪。我爱你@夏密音乐
诞生于2008年的夏密音乐,是国内最早探索线上音乐模式的平台之一。2013年被阿里收购时,曾经非常漂亮。然而,七年后,它终于停止服务,离开了。
微博下有2.8万多条消息,其在夏密音乐的官方账号宣布停止服务,不少消息用户表示不愿意吃虾。
在微博、知乎、哔哩哔哩,很多人一边悲伤地清理虾米的账号和本地歌曲,一边抱怨阿里在购买虾米后没有输血而是抽血,最终导致虾米死亡。
“阿里娱乐对你来说真的不算什么,一个好的APP让你失去它。”微博这条消息有2399个赞。
作为一家老牌互联网公司,阿里投资范围广,投资公司众多。截至目前,阿里共有投资公司543家,涉及企业服务、金融、传媒、电商、物流、农业等19个行业。从最早的雅虎中国到当地生活领域的Koubei.com、丁丁网络、ofo共享单车的倒闭,阿里投资失败的项目数不胜数,其中不乏曾经处于行业头部的玩家,但被阿里收购后,他们的份额下降甚至开始平庸。
01
虽然参与收购的行业和企业很多,但本文分析了阿里的收购行为及其后续发展轨迹。如果我们看看流程和实现流程的方式,就会发现其中的逻辑。
我们在之前发表的文章《2021,传统互联网的最后一战》中说过,流量和变现是解释当下互联网行为的两个基本逻辑。对于阿里来说,电商的实现不仅是其强大的基础,更是流量的终点。如果这种变现需要持续增长,流量需要持续引流到阿里的平台进行交易。
从这个角度看阿里的收购,可以发现阿里收购的很多公司都是流量公司,这些公司通过为阿里引流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无论是早期的雅虎还是后来的口碑、豌豆荚、UC浏览器、厦米音乐,甚至优酷,这些公司的初衷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给阿里引入流量,推广支付宝。
从雅虎中国成立之初,就是这样。
雅虎曾经是世界上第一个门户搜索网站。1999年9月,雅虎中国网站开通。2005年8月,雅虎中国被阿里巴巴集团全资收购,由阿里巴巴团队运营。8年后的2013年9月,雅虎中国宣布不再提供服务,一代搜索引擎霸主就此陨落。
除了相互持股和现金补偿的复杂关系之外,对于阿里来说很明显,接收雅虎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作为PC互联网时代占主导地位的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雅虎为正在开发急需流量的阿里和淘宝引入了无数流量。在雅虎中国不断的商业尝试中,无论是搜索、邮件、即时通讯、门户网站和口碑服务,虽然这些服务最终都没有达到气候,但这些服务在设计和运营上都将阿里的引流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即使雅虎中国最终被关闭,抽干阿里的任务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02
口口相传的例子也是如此。口碑刚出现的时候,和大众评论是一样的。2006年10月,阿里收购了口杯。并将其并入淘宝网。最后变成了淘宝和支付宝里无足轻重的评论区。
移动互联网早期,阿里通过收购UC实现了对外流量的引入。
在塞班时代的国内移动浏览器行业,UC浏览器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全球用户数超过5亿。在全球10多个国家,已占据10%的市场份额,海外用户超过1亿。
2014年,阿里巴巴以50亿美元全资收购UC,UC加入阿里巴巴大家庭后,阿里巴巴将UC发挥到了极致。
面向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淘宝急需导入移动流量,占据浏览器行业第一的UC是最好的流量池。被收购的UC迅速改变界面,将过去简单的界面复杂化,增加了多种功能,包括淘宝的购物功能,主要是UC推荐的。正是因为UC在各个层面推动了淘宝的移动终端,为淘宝快速跑进移动互联网提供了动力,UC也给阿里巴巴带来了大量流量。
但对于uc来说,加入阿里并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个好的浏览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浏览器功能的新闻阅读软件。UC的功能越来越多。看小说,看视频,档案管理员基本都可以。不仅如此,uc还频繁唤醒阿里软件,可想而知是对用户体验的破坏。
03
阿里从电商起家,包括最早的B2B阿里巴巴、C2C淘宝、B2C天猫、蚂蚁金服,都是通过产品交易直接产生收入和利润。但是,作为一个变现的阿里,在交易平台的建设中,需要聚集买卖双方,而这个聚集过程需要持续的流量来转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需要源源不断的流量,企业越发展越需要引流。一方面需要流量,另一方面阿里又不增加新的流量,这使得阿里不得不将别人的流量引入自己的生态中,不断的引流。
优酷由顾永强于2006年6月21日创立,一度占据视频行业半壁江山。2016年4月6日,优酷土豆私有化,正式成为阿里全资子公司。
加入阿里后,作为阿里家族的一员,优酷的重要任务就是榨干阿里的淘宝、天猫、支付宝等主营业务。结合阿里电商的原始基因,优酷尝试了一种在阿里变现的新方式:看和卖。视频播放过程中,优酷会在相应的时间点推荐类似的产品信息。用户点击后,跳转到淘宝页面,完成一键购买。
就这样,优酷为阿里开创了一条内容与电商结合的新路子。虽然对阿里有引流作用,但对优酷用户本身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体验。在阿里,优酷频道的作用远比内容本身重要。这种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的转型,让优酷失去了自身的创造力和目标,让三心二意的优酷滑向平庸,甚至面临掉队的风险。
在腾讯、爱奇艺、优酷三大视频网站中,成立最早、曾经市场份额最高的优酷排名第三,仍面临着哔哩哔哩、字节跳动长视频的追赶。
与竞争对手相比,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依靠百度和微信的流量入口,持续的流量保证了新鲜流量的不断引入。流量的引入,加上相对独立的运营,保证了良性的发展环境。
04
网上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帖子。阿里收购任何一家公司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KPI,然后派集团的高管空选择阿里文化。最后,如果发现这一套行不通,就整合公司架构,调整人员。如果这一套动作用完或者失败,就会宣布暂停营业。
在商业上,阿里是KPI评估的坚定支持者。其实所谓KPI,其实就是阿里把被收购的企业纳入自己的考核和大商业业态,阿里坚持不懈地用数据、建模、标准化把被收购的企业驱动到自己的大商业链中。
对于阿里来说,由于缺乏微信、搜索等巨大的“神级应用”,业务上的流量需求巨大且持续。阿里在M&A的投资不仅是为了建立商业生态系统,也是为了引流。
这种引流形成了循环。阿里越发展,越需要流量和引流。所以,无论是收购UC、高德、优酷土豆、微博、Momo,还是投资传统渠道,这一切的本质都是引流。阿里只有不断解决新流量,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但被阿里抽干后,从长远来看,业务萎缩是必然趋势——只有把获取流量的业务转移到阿里平台,这种收购对阿里才有意义;但是对于阿里收购的很多企业来说,业务和流量转移到阿里平台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危害。因此,他们在完成阿里的引流使命后被边缘化、衰落甚至消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阿里巴巴在世界上没有难做的生意,但被阿里收购后,世界上充满了难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