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网 视听 | 镇江,一座江河交汇的地标,一幕文化交融的缩影(下)
镇江不大,但历史很长。长期以来,人们一度认为镇江始于2700年前的春秋时期。然而,1954年6月的一天,这个结论被一把铁锄头推翻了。
这是一个普通的早晨。镇江丹徒龙泉乡的一个普通农民像往常一样下地干活。突然,铁锄发出奇怪的声音。当他小心翼翼地挖出泥土时,原来是一个重金属容器,但里面没有宝藏。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件没有宝藏的斑驳器皿,在当时的中国考古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郭沫若、唐兰等一批中国顶尖考古学家纷纷来考研。这是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四耳圆口高圈足,无座无盖,雕刻精美。腹部有126个字,但只能读118个字。这些100多字的珍贵铭文,在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尘封往事?
公元前11世纪4月的一天,南巡,欣赏了描绘和成王在义地祠堂砍杀商贾的壁画,看了看东土地图。然后对余厚匡说:“我打算把你迁到义地去当诸侯,给你玉、酒、弓箭祭祀,还有相应的山、地、人口。”为了感谢的礼物,易特地铸造了这件宝物,并刻上了这样的铭文。
据先生考证,碑文中提到的“邑”应在镇江丹徒以东,是镇江市最早的地名。这个理论把镇江的历史往前推了300年!
这件青铜器后来被命名为“后羿严昆”,不仅印证了镇江3000年的文字历史,而且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具有西周封建诸侯史实的重要出土实物,具有较高的考古和学术价值。《后羿·严昆》原作被中国国际博物馆收藏。
3000年来,这个城市变化太大了。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变了,业主在周期中变了,名字在兴衰中变了。它被称为春秋时期的朱芳、战国时期的固阳、秦时期的丹徒、三国时期的京口、金代的南秀、隋唐时期的润州、北宋时期的镇江,一直沿用至今。
从《易》到《镇江》,随着朝代的更替和历史的演绎,其背后写下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这样描述镇江:“吞天吐地是由镇江的位置决定的。运河在它的臂弯间浩浩荡荡,长江在它的脚下漏水。一个有力的词‘城镇’写出了它的真实性格。”因此,这座城市河流丰富,也在起伏中变化;从此,这座城市不仅是一道坚固的高墙,也是一条繁华的街道。镇江已成为江河交汇的地标和文化交融的缩影。
一审:岳|终审:11
& lt内容节选:《千古江山——镇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将协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