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晚报 中青报评误报李光耀死讯:信息场域封闭垄断 比误报更可怕
截图冒充新加坡总理府网站公告。比错误信息更可怕的是信息领域的封闭和垄断。
18日晚,网上流传一个冒充新加坡总理公署网站文告的截图,称李光耀已经逝世,多家媒体据此误报。新加坡《联合早报》向新加坡总理公署查证,证实新加坡总理公署并未发布上述信息,此次伪造总理公署的截图是黑客入侵导致的。好在发起者是黑客,盲从媒体并没有刻意传播谣言,只是客观上传了谣言。但是,媒体在发布信息前应仔细核实信息来源。对媒体公信力有严格要求的网友,不愿意轻易放过这件事。有人说得对:这件事给了中国媒体一记响亮的耳光!真实性永远高于时效性!也有人借此机会呼吁媒体从业人员增强专业素养和责任感,在发布新闻时核实信息来源,同时“恳请政府严格忠实监督网络舆情”。 新闻的真实性高于其时效性,此话没错。这方面,不少媒体从业者也在自我检讨。但说到“恳请政府从严从实监督网络舆论”,却有些不得要领了。首先,政府对媒体及新闻发布的管理,向来就是很严格、很及时的。其次,“监督网络舆论”这个说法,也有点本末倒置;何况新闻发布和舆论表达,还不是一回事。第三,这件事情,其实还够不上需要大加挞伐、无限上纲的程度;说白了,这只是个新闻业务范畴的问题。网友在议论,中国媒体在反思,新加坡媒体不会放过表态的机会。19日,《联合早报》发表了一篇关于李慧玲的文章,批评“一些国际主流媒体”贸然误传李光耀去世的做法,提醒记者要有最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称“在这样的时刻,李光耀仍然屏住了呼吸,仿佛在警告这是后李光耀时代——传播平台的发展和信息的无序,如何轰动世界。他躺着还在提醒人们,即使在新时代,理性和逻辑判断在接收信息时仍然很重要,谣言是不可信的。 大多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抢报李光耀“死讯”这件事上,有值得认真检点总结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认真核实信源。而在信源只有一个别无佐证的情况下,发布消息则更需要客观叙述,别把话说得太满,一副言之凿凿的样子,而要给受众留下判断的空间。这也是合格的记者编辑必须坚守的底线。反而是新加坡官方,对这件事的处理凸显了理性务实的态度。李光耀病重住院。自2月21日起,新加坡总理府共发布8条公告,详细介绍李光耀的病情信息。这些公告的公布表明,新加坡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制造神秘,基本态度是公开透明的。18日下午虚惊一场事件发生后,新加坡官方只是及时致电新闻媒体澄清,并以黑客入侵总理府网站为由向警方报案,并未“严格监控网络舆情”。 其实,这件事也有令人欣慰之处,那就是它再一次地向世人展示,只要公开、透明、自由地发布消息,谣言终归是没有市场的;而网络信息发布与传播的便捷、及时以及公开、透明,也为信息的甄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自洁功能是十分强大的。所以说,比误报消息更可怕的,是信息场域的封闭与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