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平坟事件 周口平坟后遗症也是法治后遗症
体育平坟成了法治不佳的典型反面案例。尊重正当程序,正视广大民意并乐于向民意学习,完善执行程序和沟通方式等。,都是法治后遗症的解药。
2012年3月,周口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墓运动”,半年时间就扫平了350多万座坟墓,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如今,周口大部分平坟又被堆起来了,作为平坟配套工程的3000多个公益性墓地大多被废弃。
从效果来看,周口推广平坟最大的原因是土地复耕,但现在大部分废弃的所谓“公益墓地”占用耕地,证明了“复耕”的破产。
小心追到远方,人的道德才会厚重。在传统文化中,家和坟是很多中国人的灵魂,是一种宗教存在。父母在,人生就有归宿;父母走了,生活只是回家的路。靠一个动作强行从灵魂上斩断祖坟,这种统治思维真是简单粗暴。在法治成为治国基本方式的当下,体育式的扫墓也成为法治不清的典型反面案例。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在人口密集、耕地较少、交通便利的地区实行火葬;暂不具备火化条件的地区,允许土葬”。因此,土葬并不违法。即使有些地区禁止土葬,也要遵循“法不溯既往”的原则,对现有的老坟也要遵循老办法。
周口平芬事件发生前,《殡葬管理条例》第二十条原本规定:“掩埋应当火化的遗体,或者在公墓、农村公益性公墓以外的其他场所掩埋遗体、修建坟墓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强制执行”。2012年1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删除以下“强制执行”条款。这意味着,被一些地方政府引用,作为强行平整坟墓依据的“最后一根稻草”已经没有了。
不仅法律依据不足,体育式的强行扫墓方式也与法治理念格格不入。周口市政府曾在官网上表示,“对于未平整搬迁的坟墓,要坚决平整搬迁,不留死角”,“战斗到底”。这样的口号令人不寒而栗。即使有足够的法律依据强制执行,恐怕也没有必要“斗到底”——毕竟还是人民内部的矛盾。
我无法想象如果没有祖坟,年轻一代的灵魂会在哪里找到自己的家。有专家曾指出,当年的扫墓运动“以暴制暴,改变了一个传统,对中国人的观念来说,有点太快了”。事实上,“平坟逼死”不仅太快,而且缺乏对民意的尊重和对法律的敬畏。
有媒体得出结论,墓地管理的混乱和被运动困住的普通人的命运,是周口过去扫墓运动的后遗症。事实上,尊重正当程序、正视广大民意并乐于向其学习、完善执行程序和沟通方式等,都是法治后遗症的解药。
本报特约评论员王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