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图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北京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显着
资料图:2015年6月12日,北京市民和游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拍摄国家大剧院。金文社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记者从北京市环境保护局获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4日发布的评估报告称,北京市1998年至2013年持续采取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对改善北京空气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世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创造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据报道,5月24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罗毕总部举行的全球空空气质量行动报告发布会上发布了评估报告《北京空空气污染治理历史:1998-2013》。评价项目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牵头,国际和国内专家团队花了两年多时间才完成。
本项目梳理北京市1998-2013年采取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重点评估能源结构调整和燃煤源污染治理、机动车排放控制、空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空大气污染预警和应急响应等。
报告显示,1998年至2013年的15年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70%,机动车保有量增长303%,能源消费总量增长77%。同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下降78%、24%和43%,初步形成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世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创造了借鉴
报告称,自1998年以来,北京将优化能源结构作为控制城市空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燃煤锅炉实施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燃煤设施置换改造提供财政补贴,强制推广低硫煤,加快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发展,能源结构实现质的飞跃。15年来,北京市煤炭消费总量不断下降,煤炭消费占全市能源消费的比重从1998年的54%下降到2012年的25%;天然气、电力等优质能源占比从19%提高到44%。
在机动车污染排放方面,报告指出,1998年以来,北京市采取综合措施解决机动车污染排放问题,逐步形成了全国领先的“车-油-路”一体化城市机动车排放。包括新车排放管理、在用车监管、油品质量改善、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交通管制和经济措施在内的综合防控体系取得了巨大成效
与1998年相比,2013年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总烃、氮氧化物和细颗粒物分别减少95万吨、10.3万吨、4.31万吨和4.9万吨,减排率分别为76%、72%、40%和70%。
报告指出,从北京经验看,制定综合战略措施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核心关键。这些综合措施包括立法、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重点关注能源消耗、机动车排放、工业污染、建筑扬尘等污染源,通过系统监测和信息通报等方式,监测并公布工作进展和成果。同时,减排措施实现的污染物减排对降低城市环境空气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实现2030年PM2.5年均浓度降至35 μ g/m 3的目标,报告还建议北京加快完善空气体污染治理法律制度;完善城市规划合理布局,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继续推进清洁能源战略,彻底治理燃煤污染;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方式,深化完善“车-油-路”一体化的汽车排放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