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社区 淘宝需要自己的“小红书”
淘宝一直在探索留住用户的方法,试图让自己不是一个“用后即走”的产品。对于走了很多弯路的淘宝来说,建设内容社区无疑是抢占用户时间的最佳方式。
从去年10月开始,淘宝向部分人才开放了“淘宝新内容中心”功能,在社区版块小范围“闲逛”。去年11月底,淘宝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手机淘宝升级改版。手淘新版本中的微淘已经升级,移到了首页顶部新增加的“订阅”,原来的位置已经换成了购物。
早年社区化的坎坷历程在淘宝正式上线之前的很多年,淘宝都有做社区的心,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好的社区建设方式。作为国内电商平台的鼻祖,淘宝并不是第一个做电商社区的人。
2009年11月,Beauty推出了女性时尚社区的概念。既然产品链接来自淘宝,其本质就是一个导购平台。两年后,蘑菇街上线,导购时尚社区的人气进一步提升。
早年,蘑菇街的网站最初是欢迎导购社区的。毕竟,它是自己分流的流量入口,可以弥补自己社区的不足。为什么不呢?但很快,淘宝开始警惕日益增长的美妆论和蘑菇街。
2013年10月底,淘宝开始封杀美丽硕和蘑菇街,两者的淘宝链接都无法有效跳转。当时美利表示,蘑菇街还没有打造自己的电商,还没有和淘宝形成竞争关系。
但两者都向商家收取推广费,这无疑侵犯了淘宝的利益。再者,美的理论和蘑菇街强大的导流转化能力,相当于淘宝把自己的救命稻草放在别人手里。
因此,两者皆禁势在必行。
淘宝对美女和蘑菇街的封杀不是一时兴起。据悉,2012年马云在淘宝发布了“多做跨行业合作,少做跨行业合作”的指令,剑指美女和蘑菇街。2013年全年之后,淘宝动作频频,都表现出对流量的强大控制力。
比如在取缔了蘑菇街、美团之后,淘宝立马着手成立自己的社区。一是淘宝大甩卖被升级为导购网站,爱淘宝;第二,已经测试了半年多的微淘在手机上正式上线。
但当时的微淘主要是为商家种草,比为人才种草更自吹自擂。而且,微淘只能看到用户订阅的内容,无法打开用户潜在的购物需求,难以解决用户“用了就跑”的问题。
社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淘宝在面向社区的同时转变思路,试图用算法优势弥补社区的不足。也是在2013年,淘宝推出了“千人千面”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区的不足,转化率进一步飞跃,但淘宝并没有放弃社区的建设。
内容是社区建设的基石,淘宝开始在内容方向发力。淘宝头条、购物之爱、必购榜、直播等内容型产品相继推出,淘宝正朝着面向社区、面向内容、面向本地生活三大战略方向发展。
内容成形,社区乏力因为微淘离商品太近,离内容太远,所以更喜欢营销而不是内容。APP中各个领域的心智越清晰,商家的运营模式就越清晰。但是微淘中商家的运营水平参差不齐,有实力的商家会有专业的人来制作内容,所以中小商家会有绰绰有余的精力。
淘宝的内容和社区需要新的形式来打破困境。
2016年,以papi酱为代表的网络名人力量崛起,让淘宝发现了内容的新可能——直播。一年一度的卖家大会召开一个月后,淘宝直播正式上线,papi贴的拍卖在上线第一天就进行了直播。
当时其他短视频或直播产品都沉浸在“百团大战”中,只有淘宝率先将直播应用到电商生态圈。
淘宝直播显然是淘宝内容战略最抢眼的产品。截至2020年9月,淘宝直播12个月的GMV超过3500亿。然而,短视频平台在Tik Tok和Aauto faster的快速发展,让淘宝再次感受到了新的危机。
在那些日子里,Tik Tok和阿乌托·斯佩克特变得比美容理论和蘑菇街更难驾驭。面对美妆理论和蘑菇街,淘宝处于主动地位,因为他们靠自己生活,可以有效地约束他们。但是在Tik Tok和亚图快手面前,淘宝是被动的。
2020年10月,Tik Tok正式封杀外部商品链接,全力支持自身电商业务;Aauto没有封杀淘宝,但电商业务正在逐步发展。没有Tik Tok和Aauto faster,淘宝可以吃掉直播领域的大部分蛋糕,但Tik Tok和Aauto faster拥有流量优势,这让直播未来的局面充满了不确定性。
Tik Tok和Aauto用户的高粘性不仅在于短视频内容的优势,还在于他们已经通过短视频这一媒介完成了社区建设。与冗长的直播相比,短视频内容短、信息量大,是更高效的信息载体,有助于社区的孵化。淘宝想要抢夺用户的时间,就必须“以魔法战胜魔法”。
2018年,淘宝推出短视频版块,开始向短视频方向发力。但却遇到了和微淘一样的瓶颈,就是带货明显,对用户吸引力较低,未能帮助淘宝转型为社区。淘宝需要一个能滋生社群,有带货属性的内容产品。
换句话说,淘宝需要一款“小红书”产品。
淘宝需要自己的种草社区早年,美景和蘑菇街依靠有经验的人来分享他们的购物体验。普通用户只是被动接受有经验的人的推荐信息,社区话语权非常集中,不利于一个高度活跃的社区的发展。小红书不是这样。除了KOL,小红书给了普通消费者分享和吐槽的权利。
2018年6月,阿里加入小红书,11月底,淘宝开始测试小红书的内容。但最终内部测试以失败告终,在两个应用之间反复跳转,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另一方面,小红书也有自己的电商业务,毕竟淘宝会在同一个行业合作。
淘宝需要自己的“小红书”。所以,最新淘宝改版后,我们在淘宝上看到了小红书的影子,就是逛来逛去。
购物分为两个区域,右侧是“推荐”区域,即人、普通用户、商家可以分享内容的区域,左侧是用户关注商家/店铺运营内容的区域。购物更注重内容而不是营销转化。
其实开小红书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个人品味。有喜欢的东西可以买,属于强种草弱营销的场景。这里强调的是商品的重要性,人是商品的展示货架。
与自吹自擂的陶伟社区相比,这里更容易产生信任。对于淘宝来说,它真的需要一个像小红书这样以种草为适度目的,以“人围绕货”为目的的碎片化社区。
让内容回归内容,让转化回归转化。
内容产品和社区产品都在做电商,迫使电商平台做内容和社区。大家都开始往大而全面的方向发展,跨行业合作变得比点对点合作更危险。人人都想从电商中分一杯羹,淘宝只能跟风,把自己变成一个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