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图片 战斗在晋察冀:美国摄影家秘藏的150张抗战图片
《中国抗日战争:晋察冀根据地的抗日影像》,/温莎费等/图,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7月。
照片,无疑是研究历史最生动、最直观的素材。1826年,法国工匠涅普斯熔化了一种沥青,并将其涂在金属板上。暗曝光后,他拍到了街景照片。此后,经过几代人的改进,摄影技术突飞猛进。人像、山川、房屋街景、事件场景、鸟鱼虫都成了摄影师的镜头对象。因此,人类的历史变得更加正式和丰富多彩。有人说,照片是会说话的历史,这是因为照片所摄取的内容能更直观的反映某一历史阶段的风貌,其所承载的大量信息,还原历史场景的庞大功能,是文字所无法替代的。照片,更能拉近现实与历史间的距离。这也可能是它被众多史家青睐的原因之一。这组照片拍摄于1937年至1945年,横跨八年。众所周知,这八年是抗日战争的八年。中国军民似乎在炼狱的深处。他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他们不断进取,共享共同的敌人。不想当奴隶的人在抗战中打过仗,不分南北,不分老幼。国共两党也暂时放下多年的恩怨纠葛,将矛头对准了日本侵略者。有关国民党方面的抗战图片,此前有章东磐主编的《国家记忆》,章先生从美国国家档案馆复制出大量抗战图片,这些由美军通讯兵拍摄的照片基本上涵盖了中缅印战场的方方面面,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那段浴血可泣的悲壮历史,无怪乎有人称赞此书,是“一部饱含人性的历史”。基于历史的原因,《国家记忆》所反映的仅仅是国民党抗战,而且也仅仅是局部战场。最近出版的名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册正好补充了“民族记忆”的不足,是晋察冀军民抗日的见证。这组照片出来,有一段曲折的经历。还是《国家记忆》的主编章东磐,无意中得知美国民间摄影家乔•施瓦兹的后人藏有一批珍贵的抗日图片,多方联系后得知,施瓦兹收藏的这些图片共147幅,主要来自于沙飞主编的《晋察冀画报》,是抗战胜利后美国进步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从延安带回美国的,全称为《晋察冀边区影集》。强把这些照片按照内容仔细整理,分成“军事斗争”“军事斗争”“民主政治建设”“冀中平原游击战争”四个部分,分别装入四个天鹅绒信封。她把照片的中文原描述一个个仔细翻译成英文,有些句子的翻译也反复修改。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波诡云谲,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掀起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排外运动,涉及美国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各个层面,斯特朗带回美国的这批照片只得束之高阁。1958年,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离开美国,定居中国。在离开之前,作为教会的赞助人和教会牧师的朋友,她把自己所有的私人物品都放在洛杉矶一座神圣教堂的上锁的地下室里。教堂把这些东西都锁在教堂的一个储藏室里,这样这些照片就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时代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时间久了,可能是连斯特朗自己也忘了曾在教堂寄存过这些照片,直到1970年去世,斯特朗也没再提起过它们。几年后,教堂将这些物品拍卖,一位美国摄影师买下了这些照片。这个人就是乔·施瓦茨。得到照片的施瓦兹将之重新翻拍修补,在21世纪初,做了大型展览,这些曾经蒙尘的照片遂重见天日。这些照片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晋察冀抗战的方方面面,包括路上行军、练兵、战斗瞬间、战后回顾、后方建设、国际援助,甚至还有日军赤裸裸的暴行...当年,这些照片于《晋察冀画报》登出后,引起了巨大反响,侵华日军得知暴行被揭露,遂在以后的扫荡中,将画报社作为重点攻击目标之一,也因此,画报社专门成立了保护底片的战斗小分队,在冀晋交接花塔山上与日军周旋。“人在底片在,人与底片共存亡”,这是他们提出保卫底片的口号,实际上,他们正用行动践行了这一口号。1943年4月19日深夜,《画报》正赶着印第三期《山西——察冀画报》,却传来日军扫荡的消息。在副局长罗光达的指挥下,《画报》的成员将机器拆解,按照很久以前排练过的步骤分批装运,分散撤离。突围时,摄影师叶磊因为不熟悉地形,跑错了方向,与日军正面相遇。他和他的记者顽强抵抗,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身受重伤的他“赶走”了通讯员,打碎了随身携带的相机和其他物品,然后开枪自杀。才26岁。七十多年后再看,为那段受辱的历史,为惨遭日军杀害的同胞,为起而抗战浴血疆场的先烈,也为冒着生命危险留下影像的摄影家。记住历史不是记住仇恨,而是记住如何消灭战争,让这样残酷的故事不再发生。任何挑起事端或叫嚣战争的行为都是不人道的,都应该被扼杀在萌芽状态。1937年10月,八路军骑兵营向河北省西部挺进。
1937年11月,八路军克复察南蔚县,在军民联欢大会上,蔚县人民看见祖国旗帜,欢欣异常。 1938年10月,晋察冀八路军粉碎日军围攻之后,以铁骑突破平型关,长驱出击。八路军挺进军的游击队,偷渡拒马河,袭击紫荆关的日军据点。防空哨:在小村落的山坡上,一面铜锣,一根木棒,一个忠实的农民守着晋察冀的天空。操练中的晋察冀边区民兵自卫队。冀中平原游击战。1943年春季反“清剿”,冀中八路军在七分区佛店战斗中,埋伏村中,日军遭突然袭击后,弃尸逃窜。中国抗战 美国记者镜头下的晋察冀根据地抗日 白洋淀水上游击队:冀中白洋淀位于任邱、安新、雄县、高阳之间,面积约为120平方公里,平湖如镜,物产丰饶,是富庶的鱼米之乡。这里的人民多以捕鱼、打雁、织席、种稻为生。日军的烧杀淫掠,激起他们对日军的仇恨,拿起武器,以雁翎为号,组织起白洋淀水上游击队——“雁翎队”,与日军展开水上游击战争。1938年,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地点在冀西涞源浮图峪南15华里孟良城南。中国抗战 美国记者镜头下的晋察冀根据地抗日1944年,日军发动了中原战役,正面军队节节败退。豫湘、湘桂之战均相继败北。晋察冀八路军即主动配合正面作战、积极出击,攻城夺堡,屡获重大战果。图为八路军解放肃宁城及肃宁全境。1945年4月30日,八路军解放冀中任邱城。1945年8月30日,八路军光复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