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额制 中国法官员额制改革全面完成 12万余名法官入额
北京,7月3日。3日上午,第一批367名最高法职法官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此次宣誓活动标志着我国法官岗位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全国法院共产生12万余名岗位法官,将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办案一线。
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第一批岗位法官宪法宣誓活动,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人民法院通报司法责任制等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情况。
第一批367名最高法岗位法官出炉
——中国司法史上的一件大事
“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隆重的宪法宣誓仪式。宣誓的主角是第一批被最高人民法院录取的367名法官。
活动现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首席大法官周强宣誓,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首席大法官沈德勇主持活动。
此次宣誓活动意味着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名额圆满完成,也标志着全国法院法官岗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遴选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表示,法官岗位制度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高人民法院招聘第一批法官工作是我国司法史上的一件大事,将对司法改革和法治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7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首批职务法官宪法宣誓仪式。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周强宣誓。图为活动现场。中新社记者李慧思摄
最高法选出的法官职位有哪些?
-医生占22年平均法律工作经验的30%
最高法选出的第一批367名岗位法官有哪些,他们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在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徐嘉鑫用三个“转变”来形容:
这是一个正规化的团队:除了司法委员会成员和巡回法院主审法官之外,还有151个刑事职位、99个民事职位和19个行政赔偿职位。
这是一支专业团队:博士生119人,硕士生205人,大专毕业生43人。其中,博士学位占32.43%,硕士学位占55.86%。
这是一支平均年龄47岁,平均法律工作经验22年的专业团队。年轻有经验的法官已经成为岗位法官的主流。
“整体年份强,学历高,队伍好,法学理论扎实。他们承办过疑难复杂案件或参与起草重要司法解释。他们具有丰富的审判实践经验,充分体现了好选强选的选人原则。”徐嘉鑫评论道。
他强调,人员配备没有“大锅饭”,办公厅、政党务、纪检监察、司法科技等综合部门没有岗位。综合部的10名法官将调到司法部门。
7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首批职务法官宪法宣誓仪式。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周强宣誓。图为活动现场。中新社记者李慧思摄
什么是入门法官,法官的岗位体系是怎么回事?
——《最坚硬的硬骨头》
什么是入场评委?法官的岗位制度是什么?这要从大背景说起。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后,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基础改革试点正式拉开帷幕。其中,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被认为是司法体制改革中的一件重大“关键事件”。
所谓人事分类管理改革,就是把法院工作人员分为法官、审判助理和司法行政人员。各类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得其所,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法官岗位制度改革。
因为法官岗位制度改革是法院工作人员利益的新“洗牌”,涉及到每一位干警的切身利益,是一场动自己“奶酪”的硬仗。因此被视为本轮司法体制改革中“最难啃的骨头”。
7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首批职务法官宪法宣誓仪式。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周强宣誓。图为活动现场。中新社记者李慧思摄
这“硬骨头”是怎么啃的?
——法官岗位制度改革全面完成12万余名法官编制
这“最硬的硬骨头”是怎么啃的?
徐嘉鑫透露,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从全国法院来看,这块“最硬的硬骨头”已经被“啃”成了一个整体。
他说,法官岗位制度改革已经全面完成。截至今年6月,全国法院选调产生岗位法官12万余名,吸引了最优秀的人才到办案一线。
徐嘉鑫说,岗位法官选聘工作总体稳定有序,司法人员回归岗位履职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审判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7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首批职务法官宪法宣誓仪式。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周强宣誓。图为活动现场。中新社记者李慧思摄
法官的配额不能“输入”
——论全能,让无能者
展望未来,徐嘉鑫表示,第一批法官发工资后,最高人民法院将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按照“让法官审判、法官负责”的要求,实行合议办案责任制。
徐嘉鑫具体谈到,探索建立以法官为核心、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协同工作、密切配合的专业化审判团队模式,完善司法权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审判工作质量和效率。
“法官的名额不是头衔和待遇。它不能“输入”,也不意味着终身配额。
徐嘉鑫指出,如果入职评委考核不合格,作风不太硬,就要辞职,形成“能进能出”“能胜任、不能胜任”的正确导向。
7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首批职务法官宪法宣誓仪式。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周强宣誓。图为活动现场。中新社记者李慧思摄
评委不够怎么办?
——安置分流一般有四种渠道
改革前全国法官21万多,这次收入12万。没有收入的评委怎么安置?激励机制是什么?
“评委中有很多优秀的同志没有报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没有被录取。比如一些老法官主动让开,把机会留给年轻法官。也有一些法官在综合科工作,自愿放弃进入名额的机会。还有一些年轻的法官,由于资历条件不够,暂时没有工资,等等。”徐嘉鑫强调,要充分肯定这些同志。
徐嘉鑫表示,目前实践中安置分流的渠道一般有四种:一是调任法官助理,继续协助岗位法官在审判业务部门办案;二是调入司法行政人员并在综合部门工作;三是部分老法官从事诉前案件评估和调解;四是与其他党政部门沟通。
“本次未获得名额的法官,在下一次遴选法官的岗位空空缺时,符合名额要求的,也可参加名额遴选。所有未经选举产生的法官,其原有的法官资格和对天津的补贴不变。”徐嘉鑫说。
他还强调,“各级法院要加快安置未入编法官,不能以办案任务重为由让他们独立办案。这种态度是明确而坚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