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二代 90后农村大学生的回乡调查:煤挖完了 这里的人怎么办
【题记】2015年11月,借堂哥结婚一事,我向单位请了几天假回了趟湖南老家农村。除了参加婚事,其余时间我并未闲着,我骑着父亲的摩托车绕着家乡四处拍照。就在我行驶到村庄的最北边时,不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哭泣声和呵斥声,一个小女孩因为阿拉伯数字写得差,她奶奶把她骂哭了,威胁着要送她到在珠三角工地上打工的父母那去。听到这句话,小女孩立马停止了哭声。这让我不由感慨,曾经认为读书无用不如在家挖煤的家乡人因为这点小事大动肝火。近年来,许多农村知识分子撰写的调查笔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人大学毕业一年多,从事媒体工作。虽然能力有限,但作为一个农村人,我对这个由煤炭发展起来的小镇有着深厚的感情。当我再次回到我的家乡时,当我看到所有的风景和事物时,我充满了情感。
一个因为阿拉伯数字写不好被奶奶骂哭的女孩
我叫欧阳志强,我的家乡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麻田镇,那里曾以盛产煤炭而闻名。曾经繁荣富裕,如今凋零贫穷。少数有能力的人挣钱住在城市,而他们的事业留在农村。当煤炭资源被榨干、榨干后,它们将转化为城市的其他投资。剩下的绝大多数农村人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外地生活,成为成千上万农民工中的一员。看到这样的现状后,我在思考:“过去我们总是向家乡索取煤炭资源,等资源枯竭后,却不顾一切地远走他乡,留下一个被掏空的家乡,为何没有人去想为家乡发展做点事情?”当我把这话告诉一个在外地打工的朋友时,他反驳我,“难道回到麻田耕田种菜?会饿死的!”我无言以对。现实是真的。放弃在外工作的原因是什么,回国后靠什么生活?时代真的变了,我的家乡人啊,该何去何从?“马梅江”人的共性
除了麻田镇,在宜章县,还有两个类似的地方——梅田镇和浆水乡,这三个地方的人在县城被统称为“梅麻浆”人。由于产业和语言的相似性,江人通常是团结的。在经济条件上,其他乡镇长期不如梅麻浆。所以在县城人眼里,梅麻浆不仅可以代表一个煤炭丰富的地区,还可以代表一定能量的存在,比如煤老板和暴发户。当我还在梅田读初中时,犹记得英语老师在课堂谈及的一段故事,她老公是外地人,谈及来到梅麻浆地区的第一感受就是:哪里都是黑乎乎的,到处都是“黑珍珠”,挖下来的鼻屎都是黑的,可以当做煤炭卖钱。虽然这三个地方都产煤,但富人却屈指可数。他们在当地非常有名。人们喜欢在茶前茶后谈论他们的故事。有两点:一是猜猜他们有多有钱,有什么行业,讲讲他们发财的故事,露出羡慕的眼神;二是炫耀和他们的友谊,讲和他们在一起的故事,脸上放光。据我了解,梅麻浆三地的富人基本上是50后、60后,受限于那个年代, 他们大多小学未毕业。而70后、80后、90后则大多读了个初中或者中专、技校。女孩子不少都选择去珠三角打工,到了20岁左右回来后便被安排去相亲;男孩则去煤矿里干活,吃不下苦的人就会想办法成为乡村混混,只有很少数的人会选择读高中甚至大学。一般来说,江人的文化程度较低,这与当地的环境密切相关。因为煤炭资源,大部分家庭没有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而有些家庭则以那些混得好的“混混”为荣。不过,也有重视教育的家乡人,他们大多是不从事煤炭生意的,或很早就从中退出来的,往往会这样激励孩子——以后你读不出书来,就只有回家挖煤!例如,我的表兄弟。大叔在当地被认为是“高学历”。他高中毕业,当了一名私人教师。他书法写得很好。早年煤矿生意亏本回来后,他安下心来,回到当地电视台从事线路安装工作,而他的姑姑则开始了赶集日卖猪的生意。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家庭不如挖煤矿的人,所以他们的家庭非常重视教育。如今,他家五个孩子都读过书,职业分别是律师、公务员、医生等等。几个孩子很孝顺,给父母在县城买了房子。当村民们谈到这件事时,他们向他的家人竖起了大拇指。从前,大部分“梅麻浆”人都是从事煤炭生产工作,也有些人专门做小卖部、饭店、木匠,或者开煤矿所需品的生意,如:贩卖铁轨、木头等。值得注意的是,很少有人以农业生产为生,以前大多数家庭还会养猪,后来富起来了就不养了,年前都是去猪场买只猪回来宰杀,但多少会种点菜供自家人吃。马田镇以前的火车站很久以前就撤了
曾经富裕的“梅麻浆”宜章县是中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它是著名的“煤炭之乡”,位于湖南省的南端,毗邻广东省乐昌市石平镇。由于镇有火车站,通常江人直接把原煤运到镇,再用火车把煤运到珠三角地区。从某种程度上说,镇的繁荣归功于江人,包括火车站站址的设置。在这里普及一下梅麻浆地区开采煤矿的历史:宜章县80%的煤炭资源都集中在梅麻浆地区。早在唐代便有开采的记载,清代尤盛,“梅田”之名,就由“煤炭坑”演化而来。建国后,1951年5月,湖南省郴州专署财委会在宜章县第二区开办地方国营梅田煤矿。1962年初,为解决广东省严重缺煤的困难,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提议,将梅田矿区划给广东省开发,成立广东梅田矿务局。上世纪80、90年代中期的最兴盛时期,全局职工及家属超过5万人,因煤而盛的梅麻浆地区到处车流不息、人流如织,一派繁荣。据长辈说,广东曾经想把梅、麻、瓤划归乐昌市,湖南不同意。过去运煤的铁轨现在很少被火车穿过。
在梅麻浆地区,除了通过挖煤来获得财富,还有一帮人做运输,这是一个产业链。通常他们把煤炭运到坪石或者宜章,相对而言,他们更喜欢运到坪石,因为坪石老板给的价格高。在2003年运一车煤能挣到上千元,如果煤源广,基本上可以做到1-2天1趟,甚至1天2趟,一月下来的收入相当可观。当时县城房价只有几百元一平米。县城的房地产开发商也更喜欢来自马梅纸浆区的人,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三个地方的人并不缺钱,他们更喜欢县城的商品房。通常,所有生活在一个社区的人都是“马梅渣子”。能住在县城的人会买一辆越野车,很少有人会买车,因为他们的生意还在农村矿区,从县城通往矿区的道路长期破败。“梅麻浆”人对吃要求不高,有辣椒和肉就行。不过,他们对服饰却很重视。曾经,县城、梅田镇的服装店生意非常好,店铺也是越开越多。从事煤矿工作的人,一旦有了钱,不少人都会高调地炫富,买金项链、金手链、金手表或一辆豪华汽车等。“穷的富不得,富了就了不得”是家乡人常用来警示那些通过煤炭富起来却挥霍无度的人,有钱就到处显摆,难免会重新返贫。那时候我一去春节,烟花比谁买的都多,用来赚钱的鞭炮更大。除夕夜,烟花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这样的“壮美景象”是煤矿关闭以来从未见过的。煤炭运输和家用拖拉机
产煤重“症”在村子里,通常有一些村民聚集的地方。午饭后,大家聚集在这里聊天。当你谈到张的父母时,我说李的家庭很短,他们谈论他们的经历。最常被谈论的是:哪个村,谁家的房子又陷在地下了,谁家的人被煤矿瓦斯爆炸炸死炸伤了,煤老板赔了多少钱等等。事实上,在煤矿工作是一项危险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错,但等于拿自己的命去挣钱。我还记得,一个年轻的邻居因煤矿事故去世后,她把婴儿留在了襁褓中,全家人惊天动地的哀悼传遍了全村。从上初中开始,我对家乡的未来就有深深的担忧。当时,广东梅田矿务局已全面退出,但梅麻浆三地的煤炭生意还算可以,“父辈挖完了煤矿后,我们这一代人还有煤矿可挖吗?”这样的担忧传遍了梅麻浆地区,人人深知煤炭越挖越少,后代前途堪忧,但面对利益的巨大诱惑,谁又会去管下一代呢?我查询相关资料得知,自1950年江地区探明煤炭储量1.28亿吨以来,最厚煤层基本开采完毕。目前其余为零星煤层、瓦斯突出的煤,预计开采时间不足10年。广东美田矿务局于2000年12月关闭,2002年12月16日宣告破产。其资产和管理转移到湖南宜章。
随着矿务局的全面撤离,梅麻浆地区由大繁荣转入衰退。全县下大力气进行整治,关闭整合了大量小煤矿,煤矿企业从2006年的86家整合到2014年的17家,其中,梅麻浆地区剩11家。再也没有遍地鲜花的小煤矿了。一批人开始南下打工,江成了各年龄段妇女儿童的聚集地。年轻人不再选择留在家乡,觉得那是一个没有出息的地方。现在的梅麻浆地区只有零星几家煤矿还在苟延残喘,以前的“黑珍珠”成了家乡人难以言说的痛。稀稀落落的行人,四处倒闭的店铺,随处可见的是前往惠州市、深圳市等地的直达大巴宣传单。如今,“梅麻浆”不再是几大产煤重镇,而是患有产煤重“症”之地。马田镇清冷的街道
当煤炭行业开始出现危机时,那些路子广的煤老板早早选好了出路,比如某村的富人在县城搞房地产开发,专门向“梅麻浆”人出售;同时,还开了一间大型酒店。据我了解,煤老板中转型做房地产商的最多。当然,也有一些富人则把希望全部寄托给了下一代,送其到海外留学,不做其他投资。但是,李子麻浆地区大多数人的生活条件还是很普通的,有的人甚至很穷。当煤炭行业衰落的时候,那些靠煤炭为生却没有赚到钱的人惊慌失措,不得不去其他地方打工,成为农民工。男人一般去珠三角的工地,因为那里工资高,据说每天能有200-350元;而女性则在餐厅当服务员。年轻人因为文化程度低,选择去工厂当流水线工人或者保安;以前开煤车的司机选择继续干老本行,在外地帮人开卡车,赚了不少钱,但是工作很辛苦。很多五六十岁的爷爷也拖着年迈的身体出去打工,想趁着身体还不错赚点钱。其实,在外打工也有风险,尤其是在工地上干活的,经常会遇到老板拖欠工资的情况,由于缺乏经验,往往束手无策。我的儿伴欧阳统军,1991年出生,一个勤劳又有孝心的人,家庭条件差,父母有重疾。小时候统军从高楼摔下来,脑袋被撞开,医生特别强调他今后要少去高地。后来统军到广州在高地做焊工,因为这个危险的工作报酬高。去年在白云区一座大桥施工中,他不幸摔落身亡。他的父母得到了一笔赔偿款,但丧子之痛至今难以抚平。平时出去外地工作,出去帮助别人,然后带一些家乡人进来。比如广州某连锁酒店,大部分工人都是三地女性,都是一个个带出来的;惠州还有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工厂。每年过年都会有专车接送三地的人。
而留在家乡的也有一些年轻人,他们大多都是做手艺活,很少一部分还在煤矿里干活,比如我们村里的某个80后男青年,他从事的工作就是帮人家建房砌砖,日子过得还可以。不过,大多数剩下来的是老幼病残和妇女。梅麻浆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但由于主要劳动力出去了,很少家庭会从事该项工作,现在,我们村的土地大多都以低价承包给了一个80后煤二代。就在坐车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父亲的一个朋友,聊起了“梅浆”的未来。他叹了口气:“李子果肉将来会是最穷的地方!”曾几何时,梅麻浆三地为广东省和宜章县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尤其是为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珠三角地区,输出的煤炭超过1亿吨。如今,梅麻浆三地的辉煌和繁荣已不在,直接的影响就是宜章县的经济发展,在繁盛期,宜章80%以上的财力来自煤炭行业,曾经的湖南省经济强县在梅麻浆三地经济衰退后,也沦落成省级贫困县。仍在马田镇运营的煤矿员工
转向何方?梅麻浆区现在怎么样了?我能看到和感觉到的是,山里有很多杂草已经被挖走了空。它的荒凉有着自己家乡人的看法:不赚钱很难搞农业,但是赚钱慢,习惯了煤矿赚快钱,所以不愿意搞农业。一个个难团圆的家庭,各奔天涯去谋生,亲戚朋友彼此分离,只有在特殊的节日才能聚首一两次,各叙天涯忧与乐。那些剩在农村的人,天真无邪的孩子、渴望颐享天年的老人、留在后方照料老人和孩子的妇女,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能够和父亲、儿子、丈夫常见,那样的家才像个样。然而,这样的愿望却不得不在生存的压力下低头。“没了煤矿,在家乡我能靠什么生存?怎么让我的孩子、父母、妻子过上好的日子?我也不想离开家乡,没办法!”一个在深圳工厂打工的家乡人曾向我这样抱怨。他抽着烟凝重地望着向北的方向,沉默…..时代真的变了。马梅渣男,我的老乡!去哪里?杂草丛生的耕地
就此事,我查阅了一些文件,并在家乡走访了解了一下。文件显示,2014年,宜章县委、政府积极实施“关闭退出落后小煤矿”战略规划,转型方向为发展农业项目。目前,美田镇已建成甜笋基地2000亩、美国脐橙基地1600亩、年屠宰生猪6000头的养猪场、茶园1000亩。农产品大部分出口,形成了生猪养殖、肉牛养殖、果蔬种植三大特色产业。2013年,全镇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种养基地9个、种粮大户4个,完成造林4950亩,创办了兴农、金银花、稻稻香、金桂果蔬等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浆水乡发展了万亩油茶,乡镇企业有煤矿、石材、竹木加工厂,利用大户带动,涉及苗木花卉、荒山造林、土木工程建设等行业。稻田和远处的煤矿
同时,据我了解,在当地政府积极探索转型中,不少煤老板及其儿子看到了机遇,开始转型做起了农业,如麻田镇、梅田镇的煤老板养猪、麻田的煤二代租了几百亩地养牛、浆水乡的开了个油茶基地等。走访中,梅田镇一位官员告诉我,梅马江地区的改造还存在很多困惑,但已经提出了一些思路,实现从“地下”到“地上”、从“黑”到“绿”的过渡。现在镇政府正在和前梅田矿务局的孩子讨论反哺的事情。其中,已与深圳某新能源企业谈了三次,拟在美天建立煤化工企业,专门用于提取甲醇等新能源物质;还计划建设大型农产品展厅,可在其中设置果园,进行亲子游;建设轻工业园区和创业园,吸引更多人回乡创业,尽量吸引珠三角的一些产业转移。在他的看法中,我可以体会到,梅麻浆地区转型还是很重视原有的煤矿资源优势,同时,把农业看作未来转型的一大重点。欧阳志强写于2015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