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反腐大片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反腐大片:从副国级到村官,落马官员有多悔
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将于1月22日至24日举行。全会前一天,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4集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将在央视连续播出4天。
预告片中,青海省原副省长、海西州委原书记温,福建省原常委、副省长,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山西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悉数亮相。今年的反腐大片将贯穿整个纪委会议,必将成为又一部反腐力作。
去年1月12日,也就是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召开的前一天,央视播出了五集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原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原河北省政协副主席艾,原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等多名“大老虎”现身认罪,披露大量案件细节。《国家监察》连续播出5天,也贯穿了纪委的届会,不仅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引起了出席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的党员干部的热议,以及“贵州贪官把茅台倒进下水道”“2亿赃款不准在家里花”等相关话题, “在贪官家中发现了674张购物卡”“大学校长说他们在镜头前为学生感到羞耻”。
有人注意到,在中央纪委全会前夕,播放反腐大片可能成为常态。2017年1月3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召开前夕,中央纪委推出反腐力作《打铁难》。2016年10月17日,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的中央纪委年度反腐大片《永远在路上》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前夕播出。
此外,据现状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此类反腐专题片还包括:在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周年之际,2014年12月15-18日晚,央视播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纪实;2017年9月7日至11日,中央电视台播出反映反腐检查成果的4集电视专题片《检查之剑》;2019年1月10-14日,一部反映反腐败国际追逃工作的五集纪录片故事片《红色通缉令》。
这些反腐大片虽然每一部都大胆触及敏感话题,展现出触目惊心的细节,但都在舆论领域获得正面反馈,不仅是“热屏”,也是朋友圈里的“刷屏”。
2021:“正风反腐就在身边”
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前夕
四只“大老虎”出现了,帮助孙减刑的法官流下了眼泪并忏悔
即将上映的年度反腐大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再现了纪检监察机关对木里矿区非法采煤、响水化工园区爆炸事故、全州隔离观察点坍塌事故、孙涉黑涉恶案等一系列严重侵害群众利益行为背后的责任、腐败、作风问题的查处过程,讲述了正风反腐带给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预告片中,出现了四只“大老虎”。
文。
青海省原副省长、海西州委原书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原书记温首次亮相。他于2020年9月6日主动投案,是2020年第一位主动投案的省部级大员。今年1月4日,温被“双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温对党中央重大决策敷衍安排,甚至“靠煤吃煤”,与非法民营企业家进行利益交换,充当非法采煤的“保护伞”。
文在片中忏悔:“他的自私恰恰打开了这个缺口”。这是温郭栋主动投案后的首次亮相。
张志南。
福建省原副省长张志南去年4月12日被查,是去年第一个被打的“老虎”。60岁的张志南担任了12年的副省长。张志南是十九大后福建的“第一虎”。
张志南在4月份疫情放缓时崩溃,它的垮台也与疫情防控不力有关。9月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的双开通报称,张志南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紧要关头,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力,敷衍塞责,作风漂浮,搞形式主义。
影片中,张志南说:“你去基层调研,基本上是说你是发自内心的安排。”。
赵。
原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2019年2月16日被查。他在烟草系统工作了30年。他是烟草系统的第一位中层管理干部。
赵洪顺在他的双开报告中提到,他经常接受宴请,长期吃喝;利用职务便利,在晋升中为他人谋取利益,与非法民营企业家勾结,进行权钱交易,收受礼品、礼金,严重破坏烟草系统政治生态。去年6月,赵因受贿9032.4309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
赵洪顺在片中解释:“下午4点被拘留,中午还喝了一瓶50年的茅台。”
张茂才。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茂才于2019年3月被查,是十九大以来山西“第一虎”。
据“双开”报道,张茂才长期利用职权或职务之便,帮助他人职务晋升和工作调动,收受巨额财物,严重破坏了其工作地区的政治生态;以公权力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与民营企业家进行权钱交易;不好的家庭风格。去年6月,张茂才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万元。张茂才受贿共计7244.4465万元。
张茂才在影片中忏悔:“我自己没有把握住,耽误了孩子们。”
田波。
除了四大“老虎”,影片中还有一位抹泪忏悔的退休法官。他就是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原庭长田波。
田波在云南省高院工作多年,历任助理法官、副处级法官、正科级法官、第一刑事法院副院长、立案庭庭长、副厅级专职审计委员会委员等职。2019年7月,田波被调查。2019年12月,田波因犯徇私枉法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收受孙家人贿赂,帮助孙减刑。法院查明,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孙的继父李巧忠、孙的母亲孙要求时任云南省高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立案庭庭长的帮助孙提起再审并审理其申诉,并向行贿。接受请求后,向两人提出建议,并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徇私枉法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违反规定帮助孙申请再审并开庭审理。
田波在影片中哽咽,摘下眼镜,用纸巾擦了擦鼻子。他忏悔道:“判决那天我流泪了,一辈子做了法官,最后成了罪犯。”
故事片《国家监督》。
2020年:国家监管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前夕
一屋子的钱,2亿多一分钱都花不了...电视剧场景再现!
去年一年一度的反腐大片《国家监察》于2020年1月12日至16日晚8点在CCTV1播出。共分“擘画蓝图”“综合监管”“聚焦扶贫”“护航民生”“打造铁军”五集,展示了深化国家监管体制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前一天,这部央视黄金档电影《主旋律》迅速上映。许多落马官员似乎讲述了陷入腐败泥潭的故事,包括前省部级领导人、国有企业董事长、医院书记、村委会主任...甚至是纪委的领导。原贵州省委常委、茅台副省长王,在家门口捡到674张购物卡的原华融资产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原陕西省副省长冯新竹,以及安徽阜阳799万元刷白墙面也进入了的热门榜单。第一批曝光案件中的情节,如王与他人密谈,经销商为讨好茅台集团原董事长而打造的“人国鼎”,河北原副董事长艾携三箱投案自首,云南省委原书记秦光荣“1600平方米秦家大院”等。,都相当抢眼。
不仅有“大老虎”,还有陷入腐败泥潭的基层干部。影片中,年轻的女乡长冯莹莹甚至没有放开儿童贫困补助。因为打麻将上瘾,欠了几十万的高利贷。月薪3000多元的她,开始挪用困难儿童补贴。几年间,88万元被陆续拿走还高利贷。
《国家监察》不仅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也在出席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的领导干部中引起热议。国家监督不仅赤裸裸地展现了权力的阴暗面,也启发观众反思腐败产生的原因,了解如何通过优化制度来遏制腐败。
故事片《趁热打铁》的预告。
2017年:“打铁还是要硬。”
十八届七中全会前夕
披露十余条纪检“内鬼”被查内幕,“灯下黑”被严查
2017年1月3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召开前夕,中央纪委推出反腐力作《打铁还需苦干》,共分为“信任代替不了监督”、“严防“灯下黑”、“以担当诠释忠诚”三篇文章,于8: 00连续三晚在CCTV1播出。
《硬如铁》的主角不是普通的贪官,而是针对最近被查处的各级纪检委干部。这种将刀刃向内贴,直接指向自身的做法,释放了“打铁难,总在路上”的清醒和坚韧,吸引了不少观众。
在专题片中,10多名近年来声名狼藉的纪检监察干部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分析了自己的违纪违法行为和思想转变过程,发人深省,令人警醒。广东省政协原主席朱、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金、中央纪委第四纪检查监督室原主任等官员现身分析忏悔,揭秘纪委如何清理门户,防止“灯下黑暗”。
涉及魏健的总金额高达数千万元,令人震惊。包括官员、老板、同学和老乡在内的100多人向魏健送去了金钱和货物。利益转移的背后,自然是交易,魏健可以用来为人民办事的,是手中的监督权和惩戒权。其中给他送钱最多的老板之一是四川商人宋志远,金额达数千万元。当时,他想在四川启动一个项目,希望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所以他向魏健寻求帮助。立即拿起红色机器,给时任四川省委副书记、成都市委书记李打了一个电话。宋志远的项目很快就要上马了。
专题片的播出和害群之马的曝光也对党内监督制度大加赞赏。新华网评论说,、朱等人试法的教训证明,稍有放松就会滑入深渊。全面从严治党,意味着任何部门岗位都不在纪律红线之外,任何党员都不在监督盲区。一批违纪违法干部受到严肃查处,恰恰证明党内监督正在向制度化方向日益完善。
故事片《永远在路上》。
2016年:《永远在路上》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前夕
从副国家官员到村干部,各种规模的贪官都出现了
2016年10月17日至25日,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的中央纪委年度反腐大片《永远在路上》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前夕8: 00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共分八集,分别是《人民的心回来了》《高于率》《踏脚石离开印度》《剑出鞘》《把纪律放在最前面》《射飞惩治腐败》《天网追梦》《标本兼治》。从副国家级干部周永康、薄熙来、郭、徐才厚、凌继华、苏荣,到省部级官员白、周本顺、李,倒下的“大老虎”集体亮相,腐败的具体细节、惊人的犯罪事实、没落思想的自我剖析、直白的告白与反思,震撼了观者。
除了高官的巨大贪欲之外,还有一些小官员,如主任、局长、市长甚至村支书。在国家发改委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的家中,办案人员只发现了2亿多元现金。Xi某社区居委会原主任于凡受贿5000万元,涉案金额高达1.2亿元。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原经济建设股股长李及其两名同伙利用职务便利,贪污公款9400万元,相当于该县全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从副国家官员到村干部,近80名腐败官员讲述了他们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纪检部门“与苍蝇、老虎作斗争”的决心,看到了党中央以“铁腕”打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的承诺,看到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力度和决心。
中青网上文章指出,以“从严治党”为主题的六中全会即将到来,这部电影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得上是对人民的“誓言”。
《永远在路上》也开启了反腐大片追剧刷屏的先河。
“年度大片”,微信朋友圈和微博里很多人这样形容。各大视频网站播放的专题片数量已经超过百万,有几十万人观看,很多网友对其赞不绝口,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舆论浪潮。有网友评论道:“赞永远在路上!”!希望拍摄更多这方面的宣传片。
“学习组”在评论中直言:“虽然刚到10月份,但估计今年最火的剧情片应该就是《永远在路上》了。《人民日报》评论称,“全民追剧”来形容这一现象,并得出结论,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最好的解酒剂。
这些年,反腐大片在荧屏上红极一时,朋友被砸
这些年播出的反腐大片,虽然每一部都大胆触及敏感话题,展现出令人震惊的细节,但无一例外都在舆论领域获得了正面反馈,不仅“在荧屏上走红”,在朋友中也大受欢迎。
2016年上映的《永远在路上》,只是反腐电影走红的开始。2017年1月,《打铁难》,不仅被观众热议,还被纪检干部强烈震撼。“这是中央纪委首次制作电视专题片,揭露纪检监察队伍中的腐败分子。”有纪检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人对这些蛀虫的腐败行为感到震惊,同时称赞中央纪委“自我纠正”的巨大勇气。
去年的《国家监察》在央视综合频道24小时收视率排名第二。在网络平台上,《国家监督》位列爱奇艺纪录片人气榜第一,芒果电视纪录片推荐榜第一。腾讯视频两小时播放量超过24万,《国家监察》迅速成为全网最火的纪录片。
据参考消息报道,国外媒体也受到上述“热点”的吸引,对这些“现象级”反腐专题片进行了多次报道。华尔街日报说,“中国已经把反腐斗争搬上了电视”。
故事片的片名也成为了外媒解读的焦点。英国路透社曾在相关报道中指出,“永远在路上”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绝不放松反腐承诺,而“打铁还需苦干”旨在表明中央纪委的调查工作“没有盲点”。
在这些报道中,国外媒体都提到故事片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得到了社会的“普遍支持”。一些外国网民表示,希望他们的国家在反腐败方面向中国学习。
反腐大片:
2014年12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2016年10月,《永远在路上》;
2017年1月,“打铁还需硬”;
2017年9月《剑的检验》;
2019年1月,红色通缉令;
2020年1月《国家监察》;
2021年1月,“正风反腐就在身边。”
文字:梁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