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简历 这些央视“招牌栏目”是怎么诞生的 看看幕后操盘手孙玉胜的讲述
如果你不是电视媒体的圈内人,可能对孙玉胜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不过,他在央视推出的新闻节目,你一定看过——从著名的《东方时间空》、《焦点访谈》,到后来的《新闻调查》、《实话实说》,再到港澳回归祖国的直播...
那么,这些央视“金招牌”是如何炼成的呢?相信你看完孙玉胜的《十年:从改变电视的声音》就会找到答案。
普通电视观众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是,中国电视新闻开始改革已经是近三十年前的事情了。后来家喻户晓,成为一代人记忆中的著名新闻栏目,如《东方时间空》、《焦点访谈》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成果。而他们身后的修炼者就是孙玉胜。大约二十年前,他写了《十年》,讲述了在创作所有这些金牌栏目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思考。一下子就成为成千上万媒体从业者的学习宝藏,无数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都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
受此影响,这一次,即使只是近20年后的《十年》改版再版,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孙玉胜书中提到的十年是指1993年到2003年。在上周举行的十年再版研讨会上,央视著名主持人白直言,书中记录的十年,可以说让央视新闻评论部找到了一种全新的话语方式,这对于他、荆以丹以及央视其他很多新闻同仁来说,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从某种角度来说,作者孙玉生是很多同事的共同推动者。这十年不仅改变了中国电视新闻的声音和处境,甚至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白说:“有时候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当一个人是对的,一群人就是对的。”
对于此次转载,作者孙玉生透露了自己的初衷:“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把中国故事讲好’,在方法论层面贡献一些参考。”先后担任新闻评论部主任、新闻中心主任、央视副台长的孙玉胜,在本书中从媒体研究者和从业者的双重视角思考,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今天,媒体从业者需要不断提升持续报道能力,增强编辑能力和主动创新能力,才能最大化传播效果。
《十年》中,孙玉胜之所以从1993年开始写作,是因为从今年开始,央视播出了很多后来被认为是标志性的节目。“比如1993年3月1日,央视开始设置早间新闻,从而实现每天12条新闻联播;5月1日播出的《东方时间空》被广泛认为是本轮电视改革的开端。”
孙玉胜说,人们早就认为电视的黄金时间是晚上,甚至是白天,而不是早上。“现在看来,我们当时对电视的理解是如此肤浅,对电视观众的需求是如此冷漠。”孙玉胜直言,每次回顾1993年以来的电视新闻改革,总觉得“十年之计在于晨”。
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因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面对面》等知名晚间栏目,以及荆以丹、白、水均益、等一大批标志性主持人与晨间东方时间空有关,更是为了保证这些栏目的成功和主持人的运营体系——“制片人制”“主持人制”孙玉胜坦言,“作为一个从头到尾的参与者, 我认为,晨报栏目的设立和各项改革成功的深层原因,在于《东方时间空》对一种新的电视理念的实验——重新审视我们与观众的关系,重新认识电视的‘家庭媒体’属性及其独特的传播规律。”
同时,孙玉胜也坦言,通过“十年”,他还是想告诉读者“实验是成功的,也有遗憾和教训。”这也是我写《十年》的目的。当然,书中也展示了这些央视著名栏目背后的运作流程和体系。孙玉胜说,但这本书不是十年史。“它只是新闻改革中一个参与者和见证者的观察、体验和感悟。它描述了一些电视新闻改革事件,以及新栏目实验和大型专题节目的运作过程、背景、追求和回顾,以及我对一些电视概念的诠释和诠释。”
作者简介:
孙玉生,1960年出生于吉林敦化。1984年从吉林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历任新闻评论部主任、新闻中心主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现为凤凰卫视执行副总裁、总编辑。1993年起参与创办《东方时间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栏目;1997年起参与策划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国庆50周年、北京奥运会、国庆70周年等大型电视直播报道。1993年获首届“韬奋新闻奖”。兼任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金进喜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