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孟全 中国花生产业“第一人”:仅凭一粒花生米 创造百亿商业帝国
俗话说,人以食为先,食用油是我们三餐中不可或缺的。但是说到花生油,大多数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鲁花花生油。30多年前市场上没有鲁花,但鲁花的出现“拯救”了中国花生产业。
但谁能想到这是一家世界闻名的民营企业,却曾经是一个负债累累的小作坊。而随着鲁花的“起死回生”,也只是一个拿着文凭的小站长,名字叫孙梦泉。自明代花生传入中国以来,孙孟全可谓“中国花生业第一人”。
20世纪80年代,中国是粮油生产、消费和加工大国。当时山东省江疃镇的料站每年都能生产出高产花生。虽然农产品卖得好,但是物资站的木材和建材滞销。后来物资站积累的木材越来越多,领导很着急,工人辞职离开。无奈之下,领导们在山东莱阳找到了33岁的孙梦泉,把“烂摊子”留给了他。当时物资站基础薄弱,只有四间平房,五六个工人,负债高达15万元。
接管物资站后,孙孟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专心做大事。他削减了水泥、建材等项目,重点发展农产品。原因就是立足黄土地的物资站要扎根农村,服务农民,服务农民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农产品。
这种“重农轻工”的思想,被上级领导斥为做得不好,但却给物资站带来了活力。孙孟全上任第一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转向农产品加工后的一年,全球粮油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加上1984年南美严重干旱,粮油工业供不应求。孙梦泉立刻嗅到了商机,向农民借了3000元买了500斤花生。随后,总价8000元卖给了外贸公司。
不久之后,山东省江疃镇的红薯丰收,却卖不出去,面临着烂田的窘境。孙孟全想到了一个更好的办法。他以每斤1.6元的价格收购红薯,然后以1.8元的价格卖给酒厂。最后他把滞销的3万斤红薯全卖了,净赚5000元。
这一次,孙梦泉也赢得了名声。他借此机会与8家酒厂达成长期供货合作协议。短短两年,孙梦泉为物资站积累了300万元。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物资站工人的增加,孙孟全开始扩大经营范围,开始从事实业。由于江疃镇花生资源丰富,1986年,在孙梦泉的带领下,原料站进行了彻底改革,成立了莱阳鲁花植物油厂,开启了花生油生产的“油时代”。
孙孟泉刚刚创办鲁花植物油厂,就遇到了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当时食用油的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榨油方法,工艺简单,卫生条件差,加热时容易起泡冒烟,黄曲霉毒素经常超标。另一种是化学浸出,用溶剂提取原料,然后进行高温精炼。“六度”过后,成品油失去了风味和营养。总之,这两种方法都不是生产真正高质量石油的好方法。这些油吃多了,很多人逐渐患上“三高”等疾病,残留的溶剂也会影响人体健康。
如何去除黄曲霉毒素,保持花生的香气和营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孙孟全之所以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是因为他有一个简单的愿望——绝不让消费者吃一滴不健康的油。解决办法是发明一套新的加工技术。
有了这股能量,孙梦泉在厂房下挖了一个地下室,像研究核武器一样研究食用油。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说:在这个穷山沟里,你还能飞出金凤凰吗?
这激发了孙梦泉的斗志。他邀请全国各地的专家,安排公司的技术人员和他一起学习和研究。可惜的是,孙梦泉带领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案,结果还是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些专家走了之后,他还是没有放弃。经过六年的努力和无数的挫折,他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1992年,孙梦泉的鲁花植物油厂终于有了成绩,开发出了“5S纯物理压制技术”。对于孙梦泉来说,这是对他多年努力的最好回报。但对于花生油行业来说,这是一场技术革命,使花生油实现了从传统方法到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创新和转化。鲁花生产技术的成功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直接引发了中国食用油的第二次革命。
鲁花研发5S纯物理压制技术。虽然业内掀起了巨大的浪潮,但业外并没有相关的舆论。这时,孙梦泉意识到鲁花的品牌知名度太小了。随后,他加大对鲁花花生油的宣传策划投入,以味色、价格、品质为突破口,很快鲁花花生油成为一流品牌,走进千家万户。
经过多年的发展,鲁花现有员工2万多人,年收入超过265亿元。孙孟全身家75亿,是食用油行业真正的大亨。或许对于孙孟全本人来说,帮助农民销售滞销花生,让消费者吃到健康的食用油才是他的初衷。你从鲁花买花生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