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 我国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专家分析主要指标改善背后的原因
两会焦点
本报记者卢成宽刘伟
2019年,我国授予的发明专利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国际科学论文被引量世界第二;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评价,中国创新指数位居世界第14位;
……
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相比,2020年是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要时刻。上述指标的稳步提升,表明我国整体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判断和部署,形成了从理论到战略再到行动的完整科技领导体系,推动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奠定了坚实基础。物质基础。”5月20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许晓兰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首次强调了这一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丰硕成果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19日在国务院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9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2.17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6倍多,占GDP比重为2.19%,大致相当于欧盟平均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59.5%,今年有望实现60%的目标。
“从这些数据来看,中国对R&D的投资和科技进步的贡献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科技创新进入“三跑并存”的运行、运行、引领新阶段,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龙海波解释说,出现这些积极变化的原因有很多,但需要在全球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深入思考,对比分析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率,这也体现了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
在许晓兰看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充分发挥我国新型国家创新发展体系优势,不断改善我国科技创新条件,也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的重要原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断提高。许多鼓励创新的重大举措精准推进了科技体制改革,中国吸引人才能力显著。这些都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优越条件之一。”许晓兰说。
同时,龙海波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研发支出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增长的原因。他表示,从微观主体来看,企业更注重研发投入,将产品技术创新作为占领未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科技型企业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逐步补齐企业基础研究的短板。
从宏观角度看,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也发生了变化。最重要的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同时,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加快,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发展氛围。涌现出一大批高水平大学、企业、科研院所和一大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这些都是支撑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的重要原因。
保持战略实力,形成一系列“组合拳”
在龙海波看来,研发支出与科技进步贡献率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研发经费是实现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础。没有足够的R&D投资,就不会有明显的科技进步。国际经验也是如此。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有很高的研发强度,尤其是在基础研究投入方面。只有不断加大R&D投资特别是企业R&D投资,进一步优化研发支出结构,才能不断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水平。
“但增加研发支出并不意味着科技进步贡献率一定会提高,往往还会受到其他重要因素的影响,比如知识产权保护、人力资本水平、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等。”龙海波强调。
今年是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最后一年。相关指标能否实现?龙海波也给出了自己的判断:预计到2020年底,可以实现科技进步贡献率、国内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国际科学论文被引数量等指标。“对R&D投资强度的预期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没有实现,应该客观辩证地看待。”他说,R&D投资的力度不仅关系到全社会的直接投资,还取决于GDP的增速。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许晓兰建议保持战略实力,凝聚共识,统筹创新型国家建设体系布局,形成一系列“组合拳”;强化政府在规划布局和重大科研任务中的决策作用;围绕人才激励和服务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进一步释放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加快融入国际创新体系,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扩大“朋友圈”,在更多领域成为全球创新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