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濒海战斗舰 港媒:濒海战斗舰入侵江河威胁大 中国应妥善应对
8月5日,香港《大公报》刊登了中国军事学院高级研究员刘江平的一篇文章《濒海战斗舰侵河威胁极大》。文章指出,远距离突袭敌方河流往往能起到雪崩效应,其严重破坏力不容小觑。因此,我国应研制一种用于内河的新型高速“浅水炮艇”,机动性好、火力强、装甲防护高、信息网络化作战,专门对付进入内河的濒海战斗舰,以扬长避短、克敌制胜。文章摘录如下:
为什么要深入敌人的大江大河,长途奔袭?这是因为,今天的大江大河、江河三角洲以及沿岸数百甚至数千公里,往往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商业、科技、能源、金融、交通、通讯、基础工业设施、军事基地和城市居民区的集中区域。沿海作战舰艇逆流而上,对内陆水域重点区域的快速突袭往往能起到雪崩效应,其严重的破坏力不容小觑。
繁荣的航运使水文数据透明化
在内陆水域拦截濒海战斗舰并不容易。我们绝不能低估在江河湖海中与濒海战斗舰作战的难度。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这些河海航运量的快速增加,大量外国客、货船进入我国内陆水域,河湖水文资料和航道布局得到广泛宣传。虽然飞行员已经登船,但一些航行要素仍需公布,这使得濒海战斗舰潜入中国大江大河,埋下隐患。
地理条件,包括天然浅滩、急流、季节性水位变化等。,应该有效地用来在内陆水域的江河湖海上与濒海战斗舰“作战”,而人工桥梁、堤坝和水闸也可以延缓濒海战斗舰的远距离突防并削弱它们的高速和隐身优势。
内陆水域周边的工业设施、交通设施、能源设施、居民城镇甚至军事基地基本没有考虑到来自水面火力攻击的防御问题,可以说易受濒海战斗舰猛烈火力攻击;濒海战斗舰将巧妙地利用内河繁忙的航运形势。例如,各种类型的大小船只,日夜穿梭在河流中,它们的雷达反射信号淹没在背景噪声杂波的干扰中,使得岸基雷达很难从数百艘民用船只的反射信号中及时准确地捕捉到濒海战斗舰的微弱反射电磁波。
由于内陆水域宽度狭窄,水域面积与海域相比微不足道。传统的岸基反舰导弹难以发挥其作用。岸基火炮虽然能起到一些作用,但担心不小心撞上正常行驶的船只。所以攻击濒海战斗舰效果不好。
怕造成意外伤害,拦截并投掷老鼠
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对内陆水域的濒海战斗舰会有很好的打击效果吗?也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限制,缺乏能阻止区域外远程打击的各种机载精确制导弹药;怕误伤经过战场的船只;进入濒海战斗舰的反火力范围,担心被舰载反导弹、舰炮、舰载直升机、无人机等击落。;作战飞机的速度太高,难以长时间应对蜿蜒狭窄的内河中的濒海战斗舰。不对称战争的难度和拐点突然出现。
埋设地雷能起到作用吗?传统矿山无法工作,因此有必要开发高精度、高锐度的智能矿山。主要原因是同时航行的民船太多,担心意外爆炸受伤。
应当研发新型的内河使用的高速“浅水炮舰”,机动性好、火力强、装甲防护力高、信息网络化作战,专门对付窜入内水的濒海战斗舰,扬长避短、克敌制胜。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对濒海战斗舰围、追、堵、截。设伏阻击、围点打援、跟踪追击。对劳师远征、孤军深入、后援无助的单枪匹马行动的濒海战斗舰,穷追猛打、不给其任何的喘息之机,使其始终处于惊恐万状的危急状态,根本无暇顾及去完成偷袭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