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芹 代表风采|三次机遇 她从家乡走进人民大会堂 朱雪芹讲述她这样走向小康生活
1995年1月4日,天微微亮,17岁的农村女孩朱雪芹准备去上海打工了。她郑重地换上了姐姐为她量身定做的粉色西装,母亲往她内侧的暗袋里放了200元“救命钱”,嘱咐她如果在外不顺就回家。先给弟弟赚够学费。瘦的朱雪琴根本不会让步。她带了一个蛇皮袋,有点重,只好扛在肩上。蛇皮袋里有被褥和她对外界的无限遐想。然而,那时的她肯定想不到,在上海,她竟然能从一个服装厂的打工妹起步,一路向前,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在这二十多年里,她遇上了上海快速发展的时期,一步步转变角色,破茧成蝶,过上了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小康生活。
进厂半年
产量赶超师傅朱雪琴在上海的第一次机会是在华日服装厂的裤子流水线上找到的。在老乡的推荐下,她成了一名穿裤子的女工。因为服装厂是计件制,工人多劳多得,朱雪琴第一次看到人们如此匆忙地工作,“好像都电气化了”,她突然明白了什么是“上海”。第一天,朱雪芹用电动缝纫机装了50条裤腰,而她的师傅做了550条。好强的她当时就不服气了:凭什么呀?她才比我大了几岁而已。朱雪芹心里开始较劲了:先超过师傅。为此,她只认为自己是一只“笨鸟”,从早到晚都在车间里工作。中午别人聊天休息的时候,她一点都不肯放松。除了花费大量的时间,朱雪琴还不断开动脑筋优化自己的流程。“少起床一次,可以节省10秒。一天下来,你可以多做几条裤子。”如此“抠门”的计算,半年多后,她的产量超过了师父。日本研修归来成为技术骨干朱雪芹的第二个机遇,得益于上海开放的风气。当时,她不满足于手头的活,想学习流水线上的每一道工序。由于缺乏环境,朱雪芹只能“偷学”“偷瞄”,她的食指被针扎穿,也弄断过天价机器的铁片,由此还得了个“硬骨头”的绰号。“领导看不惯我到处惹事,问我为什么三番四次‘破坏’。我说,我就是想掌握更多的技术。”这一次,她亲身感受到了上海“海纳百川”的胸怀。双方互诉衷肠后,单位表态为她搭建平台,支持她继续学习。次年,朱雪琴掌握了制作裤子的84道工序,真正成为了一块砖,需要将哪条流水线搬到哪。这还远不够。1998年9月11日,华日服装厂又将她送去了日本研修三年。那时,虽然已是年度最佳员工,但刚刚20岁的朱雪芹仍然像三年前初来上海一般忐忑。在日本,她不断学习技术,也拼命攻克语言难关。“我邀请附近小学的孩子回家,换种方式准备食物给他们吃,请他们和我聊天,教我日常用语;我还把自己每天的语录放在磁带上,请孩子们帮我纠正。我纠正得越多,我得到的回报就越多。”起初,朱雪琴有两个小老师,半年多后,他有了五个。在他们的帮助下,朱学勤的日语水平突飞猛进,成为了一个既懂日语又懂技术的人才。学成归来后,她当即提议进行车间改革,创造性地提出了西裤“手、车、刀、烫”四功,“平、顺、直、胖、窝、圆、盛、登、挺、型”十字,“80道精细工艺操作规程”,“2800秒出成品分秒法”等流程,量化了标准,严格了考核,有效稳定了产品的质量。当选NPC众议员致力法律援助前两次机会让朱雪琴从默默无闻的“打工女孩”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获得全国纺织行业劳动模范、全国知识工作者先进个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十大优秀农民工、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上海市十大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如果说,过去的成绩还能视作朱雪芹天道酬勤,2008年的一项决定则彻底改变了这位农村打工妹的命运。随着到城市务工的“朱雪芹”们越来越多,伴随着这一变化,当年起,我国首次在农民工队伍中产生全国人大代表,而朱雪芹经历层层选举,成了首批三位代表之一。“第一次去人民大会堂之前,我连一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当时我咬紧牙关,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两套商务装。”朱学勤回忆,那一次,总书记来听上海代表团的讲话。在八分钟的时间里,她谈到了农民工学历、学历不能随工转、社保不完善、生育保险不到位、带薪休假难以落实等问题。“第一次参政议政,我非常紧张。但我知道,我不能沉默,不能辜负那么多农民工兄弟的信任。我必须为他们鼓与呼。”在那年人代会,她接受了近百家中外媒体的采访。这一年也正式开启了朱学勤的“政治生涯”。集团改革后,2016年2月29日,在上海市第十三届总工会第七次全国委员会上,朱学勤成功当选为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后来她成立了“朱雪琴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这几年帮助了6000多名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时代赋予机遇成功不是个案朱雪芹无疑是幸运儿。这一路走来,她赶上了上海快速发展时期,赶上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浪潮,赶上了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与社会转型。她一步步从农村姑娘、流水线女工,走出了家乡、国门,最终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更可喜的是,朱雪琴在这个时代不是个案。早在2008年,在两次发布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有一位法国记者问她:还有人有机会像她一样出国留学吗?“当时我坚定地说,至少在上海,我绝不是个案。在这里,工会每年出钱为农民工培训技能;至于海外留学,我们单位有100多人去日本留学了。”让时间回到1995年。那时,对每天早餐只能吃清汤挂面、咸菜泡饭的朱雪芹而言,小康生活就是每天起床能有面包吃、牛奶喝;小康生活就是家里能装上一部电话,弟弟能有学费上大学,爸妈不用继续在地里弯腰耕种……2020年,朱雪芹仍在一线岗位,但她生活自足,还能帮助他人;老家早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爸妈随着新农村改革,搬进了两层小别墅。在这个时代,只要你勤奋,就有足够的机会让你过上小康生活。稿件来源:劳动报原标题:“代表风格|三次机会,她从家乡走进人民大会堂!朱雪琴告诉她如何走向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