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布鲁克草原 在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上 听到了他的《故乡》
▲我在巴音布鲁克草原拍摄的视频
这段视频拍摄于2013年,当时不知道作者和名字。
当时为了探索真正的游牧生活,我走进了新疆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的牧区。在奎乌苏这个蒙古族传统生活方式依然保留的美丽地方,我收集了很多外界认为已经消失的传统游牧生活元素,也对蒙古族有了很多了解。
这些年去过很多草原,但对巴音布鲁克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所以保留着最传统田园生活方式的大草原,对于一个在城镇长大的南方孩子来说,有着极大的张力。
图/我在巴音布鲁克大草原
那天在草原上,在巴图大叔的吉普车里,几个一直和我一起玩耍的蒙古族孩子——苏立德和苏萌,给我唱了这首非常好听的《故乡》。虽然唱的断断续续,但旋律和节奏都很清纯感人。
图/草原搭档:苏萌、特鲁木吉、苏立德
我当时毫不怀疑《故乡》应该是一首蒙古民歌,因为感觉草原上的朋友唱着新疆特有的蒙古口音。
今年,由于马头琴表演者麒麟先生的介绍,我认识了勒德里格尔先生。直到现在,我才发现,2013年在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上听到的《故乡》歌词,就是出自他之手。
图/柱Drigel
德里格尔先生是新疆蒙古族,是一名在某组织工作的公职人员,现居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在巴音布鲁克草原长大的他,非常喜欢音乐。虽然他不是专业人士,但他总是喜欢在下班后写歌词和歌曲。
图/巴音布鲁克草原
《故乡》写于2006年夏天。婚后,德里格尔先生很久没有回巴音布鲁克了。突然,他发现他的家乡是如此美丽。带着灵感,他在路上唱了起来,并及时记录在手机上。回家后,他整理了这首歌。2007年,德里格尔先生邀请他的好朋友、来自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和静县的蒙古族歌手耳钉·比利克演唱歌曲《故乡》,并正式录制。
对于一首我极其喜欢,意义重大的歌曲,我绝对想知道它的背景和相关故事,并记录下来,希望能和更多的朋友分享。因为工作忙,他和Drigel先生约了很多次,最后他在广州通过语音给我发了一个回复,在新疆巴州。这次采访的对象既不是歌手,也不是表演者,而是我吟诵多年的蒙古歌曲《故乡》的词曲作者德里格尔先生。我和德里格尔先生聊了聊家乡,了解了这位才华横溢的新疆蒙古族音乐创作者的想法。
01.《故乡》创造了什么样的机会?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李·德里格尔:《故乡》这首歌是我在2006年夏天写的。那时候我刚结婚两年,却因为工作的原因再也没有回到长大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多年来,草原的大爱与辽阔,草原人的爱,一直激励着我前行,他们也是我的灯塔。我非常想念我的家乡草原,我的亲戚朋友和我父母的长辈。那年7月,因为工作安排,我突然想回草原。当许久未见的巴音布鲁克草原突然映入眼帘,我觉得家乡的草原真的很美。
图/柱Drigel
因为一直喜欢音乐,有写作的习惯,所以拿起手机坐在车里边哭边哼。当时领导在开车,我坐在后座。我怕领导看到我哭,就用外套蒙住头。就这样,在3-5分钟的时间里,我把歌曲一首接一首的写了下来,通过手机非常临时的录制了《故乡》。
后来,我完整地录制了这首歌,并邀请了我的朋友巴音郭楞和景县当地蒙古族歌手耳钉·比利克演唱并录制。他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音乐家。
图/耳钉·比利克
“故乡”表达了我对草原故乡、环境保护、牧民淳朴生活以及对游牧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贡献的赞美。蒙古人从小就热爱家乡和草原,也很淳朴。我在巴音布鲁克长大,我喜欢这里的风景和花。我们小的时候在牧区,父母告诉我们不要在泉水和河里倒脏东西,不要在河里洗手或吃鱼。这是我们骨子里一种原始的爱护环境、热爱自然的灵感和意识。
我们是游牧民族,一年四季都会按照春秋牧场搬迁。每次搬家,我们都会把原来牧场上的每一处垃圾清理干净,给草原时间休养生息,祈求来年的好天气。
图/巴音布鲁克草原
从2013年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上听到孩子们唱这首《故乡》,到2018年当收藏家,深入牧区,时间间隔五年。如今2020年,作为一名马头琴媒体人和蒙古族音乐探索者,我有幸与这部触动我多年的作品的作者交流。
作为一个南方人,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蒙古文化,新疆的蒙古文化给了我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新疆在大陆一直被贴上“西域”环境的标签,就连生活在广袤草原上的蒙古人也起源于一些返回东方的土库曼人。这里的蒙古文化有一些来自西域甚至俄罗斯的不同文化的融合,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特殊文化氛围。
图/我在巴音布鲁克大草原
在我的采访中,德里格尔先生与我们分享了许多创造性的想法。在我看来,像《故乡》这样的音乐本身就表达了新疆蒙古人非常特殊的情感。或许每次说到“蒙古文化”或者主流媒体对它的报道,我们都会关注到内蒙古,那里的蒙古文化更为主流。在民族文化众多的新疆,蒙古族文化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很多蒙古族朋友都表达了“思念家乡”的无奈。这种情感既是对真实家园的向往,也是对以蒙古为核心的文化的一种保护和关怀。
为什么深有感触?因为这个“故乡”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2013年和2018年两次去巴音布鲁克,从镇上进入牧区。我有这种共情的环境和情感。
2013年,我第一次进入巴音布鲁克。苏立德、苏萌、库什勒都是孩子。他们陪我在草原上奔跑,和牛羊一起嬉戏,这给我第一次进入草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图1/我和苏利德、苏萌在巴音布鲁克大草原
图2/巴音布鲁克草原的库什勒
五年后的2018年,草原上的苏利德、苏萌和库什勒也长大了。当我再次回到巴音布鲁克时,我仍然记得2013年他们在车里唱歌的场景。我就像一个多年未归的流浪者,看着弟弟妹妹长大。
时光飞逝,草原依旧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怀抱着一个来自南方的孩子。
图/我和苏立德、苏萌、库什勒在巴音布鲁克草原
那天,当我离开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时,苏萌指着我告诉我,也许,五年后,你还会再来?
车辆行驶很远,返回日期未知。我只想说,草原永远爱你。
德里格尔先生的《故乡》,代替了我,也表达了他对巴音布鲁克草原的感受和情感。2006年写作时,他来自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他大概没有想到,这首《故乡》是巴音布鲁克草原上像民歌一样的孩子唱的,也引起了一个远在5000公里外的南方孩子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