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暴力 《少年的你》不仅仅指向校园 是对社会结构性暴力的批判
《美好的日子》是一部近期的话题作品,很少娱乐大众,但也引起了知识分子乃至政府的关注和讨论。这部电影如此受欢迎,证明它似乎戳中了大众的普遍痛点,给了大众言说和讨论社会问题的机会,与无数观众有意无意的内心世界达成了一定的共鸣和共鸣。
这部电影虽然可以算是一部偶像青春片,但其对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干预是严肃的,其人物无论是刻画男女主角还是反派,都为其悲剧精心设置了一个社会背景,使得这些人物与观众的真实生活经历有了更为个人化的契合。这部电影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无论是陈念的霸凌,小北的辍学,甚至是反派魏莱的问题家庭,都预示着年轻人的悲剧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
“反派”魏来有问题家庭。
影片其实隐含着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当魏莱被陈念不小心推下楼梯时,小北不得不将尸体掩埋,受害者与施暴者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没有人能逃脱惩罚。这几乎是一个古希腊悲剧,而这种宿命感不仅深深打动了观众,也带给了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是什么让年轻人的青春如此残酷?他们的悲剧,看似是因为父母不在,高考残酷,老师不负责任,但这些还不够。影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一种社会结构性暴力。电影中的每个人都笼罩在一种无法摆脱的“宿命”中。暴力连接着人物的命运,形成层层压制的闭环。
《美好的日子》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模式,让电影院中很少有小人物空不愿意被命运安排,团结起来反抗不公。这种反抗可能软弱无能,注定失败,但其中蕴含的精神是感人的。甚至,这种感觉超越了爱的元素,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被侮辱和被伤害的人的小社区。因为这样的社区,我们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最后的温暖。
小北和陈念。
小北和陈念作为两个底层少年,社会资源很少,除了不断与命运抗争,没有其他出路。作为一个绝对边缘的少年,小北无论如何用暴力谋生,一生都只能原地打转,处于食物链底层的少年被剥夺了改变命运的可能。小北一生只能不停地打转,直到被吞噬,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不惜牺牲自己去救陈念,至少后者有可能通过相对公平的高考改变自己的人生。
在高三学生陈念似乎本该光明的世界里,暴力以更隐秘的方式存在,暗含着高考压力造成的人的异化,以及老师对学生无形的压迫。肇事者魏来并没有被简单地描绘成一个邪恶的象征。她也处于一种残酷的权力关系中,既是受害者又是施暴者。她还在自己的家庭中遭受父亲的冷暴力。除了所谓的人性恶之外,她之所以肆无忌惮地对同学使用暴力,不仅仅是因为她对底层的蔑视,更是因为她对校园“平民之恶”的纵容。
导演曾国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身边的暴力。并不是这些事情过去没有发生,而是邪恶发生在一个比较隐秘的地方,受害者也说不出来,所以人们总是对身边的邪恶视而不见。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各种欺凌事件时有发生。这部电影试图做的是揭露黑暗中隐藏的邪恶。
电影上映以来,迅速在网上引发讨论,从Jackson Yee的演技到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应该重新定义,从数字时代的电影美学到作品对社会的隐喻。在这个层面上,《美好的日子》可以说在中国电影中具有一定的原创性。
沁河
新京报编辑吴龙珍校对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