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人心 “这是在操控人心吗 当然 可故事就得这么讲”
“这是在操纵人心吗?当然,故事必须这样讲。”
——《漫画之王:陈福才的真实故事》中的影像、历史与艺术
菲利普·霍尔登写的
芬奇翻译
最初发表于《后殖民写作杂志》
2015年新加坡发生了两件大事:3月23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去世。4个月后的8月9日,新加坡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活动,庆祝中国自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联邦以来取得的巨大经济腾飞,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是不可想象的。这两次活动都是由政府主办,并得到公众的广泛支持,但在这两次活动之间的5月,一本聚焦新加坡历史复杂性的书出版了。2015年5月30日,据新加坡媒体报道,国家艺术委员会以“内容敏感”为由,取消了对漫画家刘静娴新书《漫画之王:陈福才的真实故事》的资助。然而,这使得这本书在新加坡广泛传播,随后成为全国畅销书。前两版在一个月内售罄。6月底,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出版社宣布印刷3000册。与此同时,这本书也成为主流社交媒体和新闻网站的年度热门话题。
新加坡国家艺术委员会文艺部主任表示,艺术委员会取消资助的原因是新加坡历史的叙述“有削弱政府和相关机构合法性的风险”。因此,这一事件被认为是新加坡政府一系列反对民间创作的又一例证。然而,政府的压制间接引起了公众对作品的广泛讨论,使作品以另一种方式介入历史。
左边是原版封面,右边是《漫画之王:陈福才的真实故事》中文版封面
本文着重探讨刘景贤的新书如何通过意象与文字相结合的叙事技巧,挑战新加坡的主流叙事。这本书纯粹是虚构的,但它扩大了小说的范围。它没有完全选择主流的历史叙事或相反的角度。同时,这本书纯粹虚构的内容和多层嵌套叙事的方式也展现了作者成熟的叙事技巧。与新加坡当代文学中的附庸风雅不同,刘景贤将作者和读者带入了历史。他笔下的主人公陈福才,守望历史,参与历史。陌生化让读者甚至怀疑,是应该相信他真的是“漫画之王”,还是只是他的旧幻想。在书中,陈福才被描绘成一个对政治和历史有自己看法的人物,刘景贤借此机会在作品中提出历史问题。在当今后殖民时代的新加坡社会,虚构作品解放思想的可能性被拓宽了。
非殖民化的社会背景
要了解刘景贤新书对新加坡社会的影响,首先需要了解两个背景。第一个背景涉及当前关于真实历史和历史叙述的辩论,一般集中在讨论新加坡的非殖民化时期。具体来说,1955年至1965年,新加坡经历了空之前的政治变革:1955年殖民政府扩大选民基础,1959年独立政府成立,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1965年重新获得独立。近二十年来,国家主流叙事对这一阶段的解释越来越受到质疑。第二个背景与文学有关:我们需要发展一种讨论意象小说的语言,探索意象和文字的表达潜力。
新加坡的主流说法认为经济进步是人民行动党成功统治的结果,自非殖民化以来,人民行动党已经连续十三次赢得大选。今天,人民行动党故意淡化过去的社会主义倾向,反而宣称新加坡独立后的经济繁荣是采取务实的市场经济的结果,并暗示公民需要放弃适当的自由来换取安全和经济发展。在这个叙事框架中,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被认为是混乱的。当时党内中间派通过共产主义思想动员群众,今天被认为是玩火。随后共产党人在公投中被击败,国家通过公投成功加入马来西亚。然而,仅仅两年后,新加坡就因为在种族和文化问题上的分歧而脱离了马来西亚联邦。
近十年来,关于那段历史的主流叙事,有三种说法。第一个方面,由于对当年档案的逐渐查阅,历史学家发现,在新加坡政治斗争空之前,20世纪50-60年代是一个激烈的时代。他们展示了国家对历史档案的限制会如何使人们无法验证主流叙事,并研究了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如何在传播主流叙事中发挥作用。刘景贤在书中用一个参观国家博物馆的故事来讽刺这种现象:在这个故事中,一位政府官员带领一位媒体代表走进迷宫式的历史博物馆,在一个空的摇摆室里,他愉快地将一个邮票大小的展品视为政府包容性的象征,而这个手掌大小的展品展示了其他历史的可能性。第二个方面,20世纪60年代后被囚禁的政治家,尤其是1961年后被人民行动党分裂的社会主义阵线成员,纷纷撰写回忆录,他们在与历史学家的合作中创造了不同于传统的新叙事。这些文本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目击者,并表达了对新加坡典型的二元叙事的怀疑:这种二元叙事通常将人民行动党中的爱国民主主义者分为一个派别,而将其他邪恶的共产主义者总体上分为一个派别。这些回忆录中最著名的是《新加坡1963——藏雪行动》,它充分解释了历史上的藏雪行动:安全人员突袭并逮捕了社会主义阵线的主要成员,包括其领导人林钦松,目的是将该党从政治竞争中抹去。
在《漫画之王:陈福才的真实故事》中,作者给了林展翔和李光耀一样的笔墨,不像主流叙事忽略了林展翔。第三,一些年轻的历史学家已经开始发起人们的积极探索,以了解主流历史叙事是如何构建的。例如,2014年和2015年,学术界、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应邀讨论新加坡的历史问题。“迷雾”不是谎言,而是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话语体系。刘景贤本人也参加了研讨会,他的新书也明确质疑历史叙事的创作。
元小说与影像小说
《漫画之王:陈福才的真实故事》是如何介入历史叙事的?它没有提供其他可供选择的故事,而是通过吸引人们对历史叙事方法的关注来解构现有的叙事。说到历史叙事,我们不得不提到琳达·哈钦对元小说的研究。哈钦则认为,这种小说类型试图将“现实主义小说”与“历史叙事”融为一体,其代表人物包括后现代小说家J.M .库彻和萨尔曼·拉什迪。总的来说,主流历史小说通过刻画时代典型人物来塑造这个时代个体的共性和特征,元小说则更多地聚焦于不在聚光灯下的普通人。同时,这种体裁也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相反,它通过虚构的情节引导读者质疑现有的历史叙事。哈钦则强调,个人视角的历史小说并不一味追求历史真实性,而是展现一系列矛盾,让读者理解真实历史与我们所认识的历史的区别。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哈钦斯的理论受到了质疑,以至于元小说成为了后现代文学的一个支流。她本人也承认这一现象,并同意这种叙事风格忽略了历史上的典型人物。因此,一些学者呼吁以建设性的方式发展文学。从近年来的发展来看,文学正在回归现实主义。虽然上述现象超出了本文的研究范围,但由此引发的对历史的反思和质疑却成为一个突出的研究课题。对于后殖民时期发展起来的新加坡来说,主流叙事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尽管近年来一些作品试图打破这一困境,但新加坡的大多数小说仍然符合主流叙事。例如,雷克斯·雪莱的小说《虾人》试图描述欧亚共同体中的买办阶级,陈苏·林的小说《河之歌》通过描述新加坡河附近的居民反映了政府政策的缺陷,但通过暗示读者的故事纯属虚构,这本书稍微把自己从挑战政府的对立面拉了回来。
作为对哈钦观点的补充,贝尔西通过比较“主流叙事”和“体验历史”的概念,对元小说的重要性做出了新的阐释。贝尔西在观看一个名为“活的历史”的展览时注意到了这一点。她参加展览时,所有的演员都打扮成17世纪的仆人,让她周围的游客在一座宫殿里体验17世纪的生活。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由于进入17世纪的背景,贝尔西失去了判断这一事件的参照系。与这种完全沉浸的历史相比,主流的历史叙事仍然使用老式的手法来强调历史意义。贝尔西认为以上两种视角是历史叙事的两极,主流叙事强调秩序和意义,而“活的历史”则强调无意义。因此,贝尔西呼吁读者批判性阅读,呼吁读者“认识到自身和历史的局限性,认识到阅读必须有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区分历史和文本”。只有这样,读者才能意识到自我也是由当下的环境建构的,历史是无法被观看的。
贝尔西的讨论对今天的新加坡非常有益。一方面,新加坡政府依然延续着“政府的领导让新加坡腾飞”的历史叙事;另一方面,新加坡也在启动一些类似“生活史”的实验项目。例如,由通信和信息部发起、国家图书馆委员会监督的“新加坡记忆”,专门为所有新加坡人设立记忆账户,记录他们的记忆。截至2015年8月新加坡50周年庆典,该网站已收集了超过50万个不同的记忆片段。但这些片段断章取义后往往毫无意义,很容易成为支撑主流叙事的素材。因此,元小说可以平衡个人与集体,质疑粗糙的历史,让读者意识到历史与文本的区别。
作品本身的解读
在阅读《漫画之王:陈福才的真实故事》之前,读者可以先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其他信息,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社交网络上关于图书基金的争议让大多数读者都知道了这本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本书在其出版商的网站上被归类为影像小说。引言是“一个在新加坡去世的不知名漫画家的自传体漫画”。这个恶作剧式的介绍让一些书评人一开始误以为陈福才是真人。其实整本书在明显的地方并没有把这标为纯虚构,实在是让读者摸不着头脑。
现在看这本书本身,整本书是由多层叙事框架构成的。第一个叙事框架在全彩漫画中展现,主角陈福才自称“新加坡最伟大的艺术家”,回忆自己1938年以来的个人经历。在这个故事中,陈福才是一个老人,而作者刘景贤是一个年轻人,他经常出现在画面的角落,为读者做一些背景介绍,并提醒感兴趣的读者读完书后阅读详细的尾注。这个故事贯穿整本书,包括刘景贤对陈福才昔日好友黄百川的两次采访。在我和刘景贤的对话中,他称这个故事为“刘景贤的艺术”。在这本书的最后几页,作者通过描述陈福才正在进行的创作,巧妙地组成了一个回文。
第一层叙事框架以全新的色彩呈现
第二个故事由陈福才的自传体漫画组成,包括他从童年到中年的经历。在这个故事中,作者使用的绘画风格明显不同于第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画框中有一些黄色,比第一个故事中干净的白色背景增加了更多的年龄感,暗示这些故事发生得更早。而且,为了完成这个框架的转换,陈福才在这个故事中的文字不再以气泡的形式出现,而是以盒子的形式出现,更像是说书人。这部分的内容也比较简单。采访中,刘景贤告诉我,他希望在这一部分向老夫子致敬,但同时又用非常相似的粗笔和相似的风格线条,让读者觉得这真的是陈福才年轻时做的。
第二层叙事框架,画格中有旧迹
第二个叙事也贯穿始终,把我们从陈福才的童年带到现在。但在描述1955年到1963年的八年时间时,刘景贤在画风上选择了更具年代感的单色绘画,这是本书的第三个叙事,这部分应该是陈福才1991年出版的自传体漫画《我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光》的一部分。故事的这一部分,画面更加写实,对人体的描写更加细致,完全单色。画风的变化与新加坡非殖民化时期完全一致。从1955年4月2日根据伦德尔宪法举行大选到1963年9月21日,这一时期后来成为新加坡历史上唯一一个民主真正存在的时期。随后几天,大多数反对党被拘留。在这个层面上,个人画风与时代政治有一定的联系。
第三层叙事框架,单色风格,老页
但其实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并不是上述的三层叙事,而是各种漫画片段混杂在这些三层叙事中。这些漫画无一例外地通过隐喻、暗示或其他方式描绘了当时新加坡的政治局势。这些漫画的风格千差万别,每个故事都包含着对漫画史上一些经典的致敬。比如《阿发的超级钢铁侠》模仿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早期的风格,描绘了上世纪50年代新加坡人的反殖民斗争,《蟑螂人》描绘了一个被蟑螂意外咬伤的捡粪人。剧情明显参考了漫威漫画中的蜘蛛侠,画风更像是50年代的EC漫画。《部队136》《杂山》系列将动物拟人化,用不同的动物代表不同民族的人。人们不禁会想到阿特·皮格曼的《鼠族》,但画风更像沃尔特·凯利的《Pogo》系列。甚至在这些内容中,刘景贤还加入了一些关于致敬和抄袭的讨论。1962年底,陈福才、伯特兰和出版商德·索萨叔叔讨论了最新一期的漫威漫画《蜘蛛侠在美国》。陈福才说,被虫子咬的故事和他1959年发表的《蟑螂人》一模一样。同样,刘景贤也解释说,将动物拟人化的想法并非源于Pigman,而是源于马来西亚广为传唱的一首中国歌曲,其中日本人被称为狗,英国人被称为猴子。这首歌的配乐也出现在书中。
左:阿发的超级钢铁侠右:铁臂阿童木
左:136部队右:老鼠赛跑
乐谱所代表的看似不相关的片段,也是本书的重要元素。这些与故事密不可分的素描散见于整本书,包括陈福才的作品、照片、油画或素描,甚至还有账单、地图和传单。这些个人不拘一格的作品呈现出一种迷惑性,但为了不太让人迷惑,陈福才在每一件个人作品下标注了出版时间和细节。通过将正文分为八章和一个结尾,进一步明确了本书的结构。不过这里还是有语言技巧的:每个章节标题都是双语的,有时候两种语言的字面意思差不多,有时候很大。比如结局的英文标题是《毕竟是个老人》,中文标题是《野草莓》。
结尾-野生草莓
在人物塑造上也特别强调了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公共性和私人性所体现的双重性。这本书着重于两组人物之间的关系。第一组是陈福才和他的搭档伯特兰。伯特兰一出场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显然来自一个受过英语教育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甚至可以找亲戚出版他们的漫画。但在惨淡经营了8年后,伯特兰和陈福才分道扬镳,决定开始赚钱养家。陈福才依然痴迷于自己的艺术,不愿结婚,接受贫穷,期待从未到来的认可。多年后,伯特兰成为人民行动党的辩护律师。在东海岸公园与孙子散步时,他称赞李光耀和他领导的政府是带领新加坡独立后走向成功的最佳人选。“人们总是不得不脚踏实地,但查理总是不想这样。”
第二组关系更为明显:李光耀和他的政敌林展声,也形成了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对比。翻开漫画,前两页是林和李的生平简介。题目是“一山不容二虎”。在阿发的《超级钢铁侠》中,两个角色相继出现,然后在《入侵》中,他们携手抵抗外星人入侵。然而,我们太了解林和李是如何合作创建人民行动党的,以及他们是如何分裂并引发战斗的。最后,1963年,林展荣第二次被捕,李光耀不断巩固自己团体和党派的力量。李琳的故事总是被有意地置于陈富才和伯特兰的故事之间。通过这种布局,作者暗示读者在两组人物之间有对比和关联。在陈富才和伯特兰分道扬镳的时候,关于林和李斗争的结局,特别是这一部分,用了好几页纸。
李琳的故事从一张著名的历史照片开始,照片记录了1959年大选后,林进祥从监狱中被释放。接下来的五页显然是蟑螂男的片段。这些照片暗示李光耀通过阴谋成功逮捕了林展荣。然后是一张照片,照片中的林展翔成了伦敦街头的水果摊贩,这是他被流放后的真实经历。最后,两个对比鲜明的特写镜头出现了。没有剧情,只有陈和黄的特写。
李琳故事和黄晨故事的对比对于我们理解整本书非常重要。正是这种反差使得历史不是一个与自身无关的事件,而是凯瑟琳·贝尔·Xi所说的个人经历的投射,并参与了个人意识的建构。为了说明这一点,最好的方法是分析本书中叙事技巧的应用,这里应该使用benoit和Petes使用的分析方法。
一山不容二虎
这本书的前两页叫做《一山不容二虎》,一页展示了李光耀的一生,另一页展示了林进荣的一生。如果用benoit和Petes的分类方法,这两页的构图只能算是“套路”,叙事在这两页中占主导地位,视觉冲击已经暂时搁置。每一页包含同样的5行20帧,大部分都是类似的离肩人像。在每一页中,主角讲述自己的生活,然后按时间顺序描述重要事件,然后回顾新加坡走过的路。李光耀总结道:“有人质疑我为新加坡选择的道路,但这些人现在在哪里?”林进生总结道:“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你照顾自己的时候看到了什么?”。
显然,这篇作文似乎加强了读者对他们个人故事和历史地位争议的关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它们也受到作者叙事框架的限制。在他们的故事中,作者插入了三个相同的句子:“你是谁?”“你做对了吗?”我们不能这么做。林和李对这些话都有倾向性。以李为例。当他回答自己是谁时,他强调了自己的个人能力和战略眼光。对于林来说,“我们做不到”之后的台词中,有三帧是空,只有一帧客观地描述了林的死。
作为本书的开篇,这两页风格特殊的对话漫画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反复出现。另一个故事是《批评家的梦》,在这个故事中,陈福才自以为是一个著名的伟大艺术家。另一部《橡皮》将作者刘景贤纳入框架,此时“你是谁?”它不再是个人的共同问题,而是探索场所和个人记忆如何在快速发展中消失的尝试。“不行,我们不能这样”引出陈福才没有发表他后来的政治漫画的原因,是担心被当局打压,还是他只是不甘心再次失败?最后一帧,刘静娴的身影模糊不清,“即使对我们自己来说,真正的动机也是个谜”。然后故事回到主线,作者以这种方式提醒读者个体叙事和社会叙事之间的联系。
与传统叙事的另一个区别是画面中突然出现的片段。在一些精心挑选的地方,叙事突然停止,然后一些油画由陈福才创作。在benoit Petes的话语中,这种页面以构图为主,被认为是为了增强情感。叙事在这里暂时停止,读者的思维和情感受到美学的影响。这些画从身边的个人到国家级人物,都是刻意安排的:第一幅是陈年轻时的母亲,然后是电影明星,然后是林和李。有趣的是,有两幅关于李光耀的油画。一个是1970年的他:面容严肃,浑身是血,而在2012年,他被描绘得更加虚弱:瘦弱,苍老,迷茫,用缺席的眼神盯着前方,塌陷的肩膀与陈福才非常相似。再一次,私人和公共记忆混杂在这些内容中。
在油画插入的叙述过程中,右下两幅是李光耀在不同时期的作品
《漫画之王:陈福才的真实故事》在陈福才最后一部名为《当年八月》的漫画中达到高潮,这部漫画源于1986年弗兰克·米勒的《黑暗骑士崛起》。故事发生在平行宇宙中。在这个世界上,林展翔成为了新加坡总理,新加坡受到了未知势力的威胁。这些威胁来自一个不断在城市中引起恐慌的人。在这个故事中,陈福才是国宝级的艺术家,而不是历史上被遗忘的人。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他转而描述了想象新加坡由李光耀领导的可能性,希望以图像和文字的力量平息甚至驱逐试图毁灭世界的威胁。不幸的是,它没有成功。李光耀甚至在独立前将陈福才和林展翔带回新加坡。突然回到遥远的过去后,他们发现是1955年5月12日:公交工人运动暴力升级的一天。虽然他们已经知道林所要做的一切都会以失败告终,但林还是选择帮助同伴,选择了坐牢和流放。陈福才也意识到自己将会经历的孤独生活,那就是终其一生“奋力写作却无人问津”。和林一样,他选择了接受“尚未经历的人生”和“尚未实现的祖国”。
结论
《漫画之王:陈福才的真实故事》不同于哈钦大部分元小说,在结尾再次强调了个人经验在建构集体记忆中的重要性。我们终于了解到,陈福才坚持走漫画之路。小说结尾,故事的主题回到了创作本身。我们跟着陈福才穿过他的画架,看到各种画笔和墨水,看到陈福才重绘阿发的《超级钢铁侠》。不同的是,A发现的是“陈福才的艺术”。这幅画是整本书的封面。在故事的最后,作者将读者带回到封面和现实世界。
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个人、艺术家和历史学家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必然会卷入历史的见证者。应该讲述历史的其他可能性,也应该收集其他记忆。这种对历史的理解,拥抱或回避主流叙事,将为改变社会创造新的可能。
漫画之王:陈福才的真实故事
刘景贤
16开,全文四色特种纸印刷,牛津耐磨纸锁线精装